《杂兴得七绝句 其三》

时间: 2025-01-22 23:31:54

老客羞携乞食箫,儿声先作上元娇。

酒楼鼓板花楼笛,荡得春烟似软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客羞携乞食箫,
儿声先作上元娇。
酒楼鼓板花楼笛,
荡得春烟似软潮。

白话文翻译:

一位常来的客人羞于带着乞讨的箫,
孩子的歌声首先传来,显得格外娇媚。
酒楼的鼓声、花楼的笛声,
荡漾的春烟如同柔软的潮水。

注释:

  1. 老客: 指常来的客人,可能是指在酒楼中经常光顾的老顾客。
  2. 乞食箫: 乞丐用的箫,象征着乞讨与悲凉。
  3. 上元娇: 上元节时的小儿歌声,表现出节日的欢愉。
  4. 酒楼: 酒楼是古代人们聚集饮酒、娱乐的场所。
  5. 鼓板: 酒楼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伴奏用。
  6. 花楼笛: 花楼中演奏的笛子,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7. 春烟: 春天的烟雾,柔和而富有生机。
  8. 软潮: 比喻春天的烟雾如同轻柔的潮水,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上元”指的是元宵节,古时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递节日的欢愉氛围。此外,酒楼和花楼在古代是文人雅士聚会、吟唱的场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67-1745),字仲明,号白云,江苏人。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其作品常富有情感,关注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上元节,表现了节日的热闹场景和人们的欢愉心情。时代背景下,清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酒楼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场所,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传达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歌鉴赏:

《杂兴得七绝句 其三》是一首描绘节日气氛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人们的欢乐与生活的多姿多彩。开头两句通过“老客羞携乞食箫”,直接引入了一个带有自嘲和羞愧感的角色,给人一种淡淡的悲凉。接着“儿声先作上元娇”,在这个节日中,孩子们的歌声成为了欢乐的象征,映衬出节日的喜庆。

后两句则描绘了热闹的酒楼场景,鼓声和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此时的春烟轻柔如潮,仿佛将人们的心情都带入了一个温馨的梦境。整首诗以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流露出一种对人间烟火气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客羞携乞食箫:常来的客人感到羞愧,无法带着乞讨的箫出现,反映出他心中的自尊。
  2. 儿声先作上元娇:孩子们的歌声首先响起,显得格外甜美,营造出节日的欢乐氛围。
  3. 酒楼鼓板花楼笛:描绘了酒楼的热闹场景,鼓声和笛声交织,表现出一种繁华与喧嚣。
  4. 荡得春烟似软潮:春天的烟雾轻柔如潮,给人一种温和而舒适的感觉,增添了诗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老客的羞愧与孩子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
  • 比喻:将春烟比作软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轻柔的春日气息。
  • 意象:酒楼、鼓板、笛声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热闹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人间的温暖,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老客:象征着常态与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2. 乞食箫:带有悲凉与社会底层的象征,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3. 儿声:象征纯真与欢快,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4. 酒楼、鼓板、花楼笛: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节日的热闹与欢快氛围。
  5. 春烟、软潮:象征春天的温暖与柔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老客”是指: A. 常来的客人
    B. 新来的客人
    C. 乞丐

  2. 填空题:诗中“儿声先作__娇”是指什么节日的欢歌?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对/错)

答案:

  1. A
  2. 上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饮酒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孤独与哲思。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描绘生活和情感时,所呈现出的不同视角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