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蜀志》

时间: 2025-01-26 01:42:23

曹公屈指当时辈,天下英雄数使君。

髀肉消来还感泣,争教汉鼎不三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公屈指当时辈,天下英雄数使君。
髀肉消来还感泣,争教汉鼎不三分。

白话文翻译: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杰出的领袖,而在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人物中数得上他的名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曹操倾尽心血,奋发图强,甚至为此感动落泪。令人遗憾的是,汉朝的鼎立局面却始终未能实现。

注释:

  • 屈指:伸出手指。这里是指数来数去,强调曹操的地位。
  • 使君:指的是曹操,古代对统治者的尊称。
  • 髀肉消来:髀是大腿的部位,肉消指的是减肥,形容曹操为了事业而辛苦劳作。
  • 汉鼎:指的是汉朝的三国鼎立局面,象征着权力的平衡。

典故解析:

  • 曹公: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他被誉为“魏武帝”。
  • 三分天下: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背景,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的对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獬,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在诗词创作上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深刻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曹操的崇敬与对历史局势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读蜀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曹操的描绘,展现了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奋斗。诗的开头用“屈指”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曹操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天下英雄数使君”一句,强调了曹操作为英雄的独特地位。在诗中提到的“髀肉消来还感泣”则通过具体的身体意象传达出曹操为理想而努力付出的艰辛,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争教汉鼎不三分”则带有强烈的历史感慨,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的理想局面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敬仰,又流露出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惋惜,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曹公屈指当时辈”:曹操在当时众多英雄中,指引了方向。
    • 第二联“天下英雄数使君”:强调曹操的英雄地位,揭示出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 第三联“髀肉消来还感泣”:诉说曹操为事业辛苦奋斗,甚至因感慨而流泪。
    • 第四联“争教汉鼎不三分”:对汉朝三国鼎立局势未能实现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之间形成了对仗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髀肉消来”形象化地表现了曹操的辛苦与付出。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反映了对国家分裂局势的无奈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曹公:象征着英雄与理想。
  • 髀肉:体现了奋斗与牺牲。
  • 汉鼎:代表着历史局势的平衡与权力的对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2. “髀肉消来”意指什么?
    A. 吃得太多
    B. 为理想奋斗的辛苦
    C. 身体健康

  3. “汉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的平衡
    C. 英雄气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郑獬的《读蜀志》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崇敬,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天下的忧虑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