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十咏·御井》

时间: 2025-02-04 15:27:29

山好水亦珍,清切甘如醴。

朱幹待方空,玉壁见深底。

勿为先渴忧,严扃有时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苑十咏·御井 蔡襄 〔宋代〕 山好水亦珍,清切甘如醴。 朱幹待方空,玉壁见深底。 勿为先渴忧,严扃有时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位于北苑的御井,赞美其水质清澈甘甜,如同美酒。诗中提到井口虽被严密封锁,但总有开启之时,不必为缺水而忧虑。

注释:

  • 山好水亦珍:形容山水之美,水尤为珍贵。
  • 清切甘如醴:清切,清澈而纯净;醴,甜酒,这里比喻水的甘甜。
  • 朱幹待方空:朱幹,红色的井栏;待方空,等待开启的时刻。
  • 玉壁见深底:玉壁,形容井壁如玉般光滑;见深底,可以看到井的深处。
  • 勿为先渴忧:不要因为担心缺水而忧虑。
  • 严扃有时启:严扃,严密的锁;有时启,有时会开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仙游人。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法亦颇负盛名。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宫廷园林的景致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北苑游玩时所作,北苑是宋代皇家园林之一,御井则是园中的一处景观。诗人通过对御井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御井的清澈甘甜,通过“清切甘如醴”的比喻,生动地传达了水质的优良。诗中的“朱幹待方空,玉壁见深底”则形象地描绘了井的外观和深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最后两句“勿为先渴忧,严扃有时启”则传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井口被严密封锁,也总有开启的时候,不必为未来的困难担忧。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山好水亦珍”,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山水之美,水尤为珍贵。
  • 第二句“清切甘如醴”,用“醴”比喻水的甘甜,形象生动。
  • 第三句“朱幹待方空”,描绘了井口的红色栏杆,暗示井口虽封闭,但总有开启之时。
  • 第四句“玉壁见深底”,形容井壁光滑如玉,可以看到井的深处,增加了诗的视觉美感。
  • 第五句“勿为先渴忧”,劝诫人们不要为未来的缺水而忧虑。
  • 第六句“严扃有时启”,指出即使井口被严密封锁,也总有开启的时候,传达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甘如醴”用甜酒比喻水的甘甜。
  • 拟人:“朱幹待方空”中的“待”字赋予井栏以人的期待情感。
  • 对仗:“清切甘如醴”与“玉壁见深底”在音韵和意义上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景和传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御井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清澈甘甜水质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即使面对困难也不必过分担忧的乐观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好水亦珍:山水之美,水的珍贵。
  • 清切甘如醴:清澈纯净的水,甘甜如酒。
  • 朱幹待方空:红色的井栏,等待开启。
  • 玉壁见深底:光滑如玉的井壁,深邃的井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比喻水的甘甜? A. 醴 B. 蜜 C. 泉 D. 露

  2. 诗中的“朱幹待方空”指的是什么? A. 井口 B. 井栏 C. 井壁 D. 井底

  3. 诗的最后两句传达了什么生活态度? A. 悲观 B. 乐观 C. 忧虑 D. 无所谓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蔡襄的《北苑十咏·御井》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蔡襄的诗更侧重于对水质和井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湖光山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