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山二首
作者: 陈与义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感。开头写道,眼前的景象让人迷失在过去的美好时光中,手握拐杖,漫步在烟雾缭绕的山间。细雨轻轻洗刷着春天的色彩,远处的诸峰都笼罩在傍晚的寒意中。
注释:
- 迷:迷失、迷惘。
- 策杖:手持拐杖,表示行走时的状态。
- 漫漫:形容烟雾弥漫,广袤无边。
- 微雨:细小的雨,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洗春色:细雨使春天的色彩更加清新、明亮。
- 诸峰:指多座山峰。
- 晚寒:傍晚时分的寒冷,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色”和“晚寒”常常在古代诗词中出现,象征着四季的变迁和自然的轮回。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晚寒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约1047年-1125年),字仲明,号逸民,宋代诗人、词人,曾任官职,后隐居山水之间。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晚年,他在山中隐居,以自然为伴,感受岁月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山水寄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入山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都迷去时景”,即刻引入一种怀旧的情绪,仿佛在追寻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手握拐杖,漫步于烟雾缭绕的山间,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悠然的感觉,反映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句中,细雨洗刷着春天的色彩,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生机;而“诸峰生晚寒”则突显出傍晚的萧瑟与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了读者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仿佛在表达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都迷去时景:在此,诗人以“迷”字传达出一种对过去景象的留恋,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策杖烟漫漫:手持拐杖,漫步于烟雾之中,塑造了一幅惬意而又孤独的画面。
- 微雨洗春色:细雨如丝,给春天的色彩带来一层清新的洗礼,意象唯美。
- 诸峰生晚寒:晚上的寒意在山峰间生起,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清冷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洗涤春色的工具,突出了春天的清新。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 烟:代表着模糊与神秘,隐喻着人对往昔的迷恋。
- 雨:象征着洗净与重生,给人以希望之感。
- 寒: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都迷去时景”中的“迷”字意味着什么?
- A. 迷路
- B. 迷失
- C. 迷人
-
“微雨洗春色”的“洗”字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清新
- B. 洗涤
- C. 暴雨
-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排比
- C. 夸张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比较陈与义的山水诗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陈与义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深远与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