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33:41

白发倦场屋,一官初自娱。

幡然挂章绂,遽作卧江湖。

耆旧添佳传,都门续故图。

会当垂不朽,名与惠山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倦场屋,一官初自娱。
幡然挂章绂,遽作卧江湖。
耆旧添佳传,都门续故图。
会当垂不朽,名与惠山俱。

白话文翻译:

白发已感到疲倦,刚刚出任官职的我自得其乐。
忽然挂上了官印,便急忙想要归隐江湖。
年长者的美好传说日益增添,都城中的旧事也在续写。
我希望能留下不朽的名声,与惠山同在。

注释:

  • 白发:指年老,象征疲惫与无奈。
  • :疲倦、厌倦。
  • 场屋:场所、事务之所,指官府或居所。
  • 初自娱:刚刚开始享受官职带来的乐趣。
  • 幡然:突然、迅速。
  • 挂章绂:挂上官印,象征正式担任官职。
  • 遽作:急忙、立刻。
  • 卧江湖:归隐山水,生活自由自在。
  • 耆旧:年长者,指有经验的人。
  • 佳传:美好的传说。
  • 都门:指京城,古时指都城。
  • 续故图:继续书写旧有的故事。
  • 垂不朽:留下不朽的名声。
  • 惠山:指江苏无锡的惠山,历史悠久,有名的风景区。

典故解析:

  • 惠山: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上它以文化名人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诗中提到惠山,意在表达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声与这座山的悠久历史相媲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字子直,号少石,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抒情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仲并官职初成之际,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疲乏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希望留名青史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发老人自述的方式,展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白发倦场屋”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诗人的年纪与其疲惫的心境,紧接着“初自娱”则暗示了他在刚刚担任官职时的愉悦。然而,随着“幡然挂章绂”的到来,这种愉悦感转瞬即逝,诗人急于归隐的心情逐渐显露。

“耆旧添佳传”一语,既是对年长者传说的赞美,也折射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他渴望自己的事迹能够被后人传颂。最后两句“会当垂不朽,名与惠山俱”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追求,同时也将其期望与惠山的历史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永恒的意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展现了他对自由与名声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发倦场屋:诗人已年迈,感到在官场的生活疲倦。
  2. 一官初自娱:刚刚担任官职,心中有些自得。
  3. 幡然挂章绂:突然间挂上了官印,意味着身份的变化。
  4. 遽作卧江湖:急切想要归隐山水,渴望自由的生活。
  5. 耆旧添佳传:年长者的美好故事不断增添。
  6. 都门续故图:都城的历史延续着旧时的故事。
  7. 会当垂不朽:期待留下不朽的声名。
  8. 名与惠山俱:希望自己的名声与惠山的历史同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倦场屋,一官初自娱”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惠山象征着永恒的名声与历史,表现诗人对不朽之名的向往。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名声的追求展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老年与疲惫,反映人生的无奈。
  • 官印:象征权力与责任,暗示诗人对官场的反感。
  • 江湖: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体现诗人对归隐的向往。
  • 惠山:象征着历史与文化,表达诗人渴望留名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受是: A. 充满热情
    B. 感到厌倦
    C. 无所畏惧

  2. 诗中提到的“惠山”代表了: A. 自由生活
    B. 不朽的名声
    C. 官场权力

  3. 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与惠山: A. 相比较
    B. 一起消失
    C. 不相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仲并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但风格上仲并更为沉稳,李白则更显豪情。两者都展现了各自对名声与人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仲并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