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大谏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赵左司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3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内声名满,溪头且寓居。
曾来非俗客,亦爱是吾庐。
远道勤为问,平时懒作书。
郡楼閒极目,细看北来鱼。
白话文翻译:
在海内外声名显赫的人,暂时在溪边居住。
曾经来过的不是寻常的朋友,我也喜爱自己的小屋。
远道而来的朋友多有询问,平时却懒于写信。
在郡楼上闲暇时极目远望,细细观察北方来游的鱼儿。
注释:
- 海内:指全国,尤其是指中国境内。
- 声名满:声名远扬,名声很大。
- 溪头:溪流旁边,指作者的居住地。
- 吾庐:我的小屋,庐为屋舍的意思。
- 远道勤为问:远道而来的朋友热心地来问候。
- 平时懒作书:平常懒于写信。
- 郡楼:指县或郡的楼阁。
- 细看北来鱼:仔细观察从北方游来的鱼。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郡楼”可能与古代诗人常常在此处吟咏、寄托情感的习惯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以个人情感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朋友刘大谏赴漳州任职之际,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对建州太守赵左司寄予了问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友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诗人以“海内声名满”引入,表现出对友人的钦佩和敬重。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溪边居住,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既有对名声的反思,也有对友人来访的珍惜。
第三句“远道勤为问”显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尽管平时不常书信往来,但当朋友来访时,仍然倍感亲切。最后一句描绘了诗人闲坐于郡楼上,远望北方来鱼的情景,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淡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内声名满:暗示朋友的成就与名望,体现出对其的钦佩。
- 溪头且寓居:表达诗人此时的居所,渴望平静的生活。
- 曾来非俗客:说明曾经的来访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非泛泛之交。
- 亦爱是吾庐:强烈的归属感与对自己小屋的喜爱。
- 远道勤为问:朋友的问候让诗人感到温暖与珍惜。
- 平时懒作书:对自己平日不常写信的自我反省。
- 郡楼閒极目:描绘诗人闲暇时的情景,极目远望,心情舒畅。
- 细看北来鱼:象征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内声名满”和“溪头且寓居”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北来的鱼象征着友人的来访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淡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头: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环境。
- 郡楼:代表着官场与权力的象征。
- 北来鱼:象征着友人的来访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内声名满”是指什么? A. 名声显赫
B. 旅行
C. 隐居 -
诗人对朋友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珍视与怀念
C. 羡慕 -
诗的最后一句“细看北来鱼”象征着: A. 自然的美
B. 对友人的思念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友人离别的情感,诗中通过自然意象传递思念之情,与本诗相比,王维更侧重于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而仲并则更注重表达对友人的尊重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著作关于仲并及其时代背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