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见江岸草花淡红可爱而赋》
时间: 2025-01-27 03:50:1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解语花·见江岸草花淡红可爱而赋
作者: 黄之隽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沿洲杜若,蔽石江蓠,荒庙幽馨惹。
细花开向无人处,几点自成风雅。
嫣红淡赭。是暮雨罗裙吹化。
题赠他真本离骚,尽付湘灵写。
随意自开自谢。怅荪桡轻过,搴未盈把。
断崖何处,胭脂买空想倚舷临画。
凄凉在野。谁伴汝月宵烟夜。
须异时移缀渔庄,从楚江归也。
白话文翻译:
在洲边的杜若花旁,石岸上的江蓠丛生,荒庙的幽香吸引着我。
细小的花朵在无人之处开放,几朵便自成风雅。
嫣红和淡赭色的花儿,犹如暮雨中轻轻飘动的罗裙。
我将这段情赠与他,仿佛是《离骚》的真本,尽情交给湘灵来书写。
随意地盛开与凋谢,令人怅惘的是,轻轻划过的荪桡,未曾满把而去。
断崖何处,胭脂色的思绪难以寄托,想倚在船头欣赏画面。
凄凉的景象在野外,谁来陪伴你在月夜烟雾中?
必须在不同的时光中,缀满渔庄,从楚江归来。
注释:
- 杜若: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湿地,花香四溢。
- 江蓠: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江边。
- 幽馨:幽静的香气。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望。
- 湘灵:指湘江的灵气,常用以代指文人或才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之隽,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并蕴含深厚的情感。其作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与理想,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岸的草花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的“沿洲杜若,蔽石江蓠”,描绘了江岸边的植物,浸润着诗人的心灵。细小的花朵在无人处悄然开放,几朵便成风雅,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细节的关注。
诗中“嫣红淡赭”描绘了花的色彩,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多样性与短暂。“题赠他真本离骚,尽付湘灵写”,表达了诗人对经典作品的敬仰和对才情的寄托。随意的生长与凋谢,以及对荪桡的怅惘,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最后几句,诗人对月夜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似乎在寻找陪伴。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沿洲杜若,蔽石江蓠”:描绘江边植物,渲染环境。
- “荒庙幽馨惹”:孤寂的庙宇散发出幽香。
- “细花开向无人处,几点自成风雅”:细小的花朵在无人处静静开放,几朵花便显得雅致。
- “嫣红淡赭”:花朵的色彩,象征生命的绚丽与短暂。
- “题赠他真本离骚”:将此情赠与经典《离骚》,表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随意自开自谢”:自然的生长和凋谢,象征人生的无常。
- “怅荪桡轻过,搴未盈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 “断崖何处,胭脂买空想倚舷临画”:对理想的追寻与寄托。
- “凄凉在野,谁伴汝月宵烟夜”:孤独的情感与对陪伴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蓠”、“杜若”比喻人生的风雅与孤独。
- 拟人:花朵的开放与凋谢被赋予生命,表现自然的情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杜若、江蓠: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花朵:象征生命的绚丽与短暂。
- 月夜:象征孤独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植物有哪些?
- A. 杜若和江蓠
- B. 柳树和桃花
- C. 菊花和梅花
-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春夜喜雨》
- 宋之问的《渡汉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之隽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及内心情感的寄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