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25 02:28:13

疏帘燕去芳菲歇。

梧桐门掩清秋月。

羁客梦难成。

暗虫啼到明。

薄霞消醉脸。

灯淡银屏掩。

风露小阑干。

画楼寒漏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疏帘燕去芳菲歇。
梧桐门掩清秋月。
羁客梦难成。
暗虫啼到明。
薄霞消醉脸。
灯淡银屏掩。
风露小阑干。
画楼寒漏残。


白话文翻译:

燕子在疏落的帘子外飞走,春天的花香也已消逝。
梧桐树下,门已紧闭,清冷的秋月照在门前。
身处异乡的游子,梦境难以成真。
夜里虫鸣不断,直到天明。
薄薄的晨霞,渐渐消散了脸上的醉意。
灯光昏淡,银色屏风也被遮掩。
微风和露水轻拂着小栏杆。
画楼里,寒意已经渗透到漏斗的缝隙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帘:松散的帘子。
  • 芳菲:春花的香气,指春天的景色。
  • 羁客:流亡或旅居他乡的人,表达陌生与孤独。
  • 暗虫:夜间鸣叫的虫子,常常象征孤寂。
  • 薄霞:晨曦中的薄云彩。
  • 银屏:古代用来遮挡灯光的屏风。
  • 小阑干:小型的栏杆,常见于楼阁。
  • 画楼:装饰精美的楼阁。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描绘的意境与古人对秋天的思考及孤独感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鹤,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事交织,具有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春日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疏离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清冷和游子的孤独。开头几句,描述了春天的离去和秋月的冷清,给人一种时光流逝、花谢人离的感伤。接着,诗人以“羁客梦难成”道出身处异乡的无奈与梦想的破灭,深刻表达了孤独与失落感。

“暗虫啼到明”则加重了夜的孤寂,虫鸣声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游子的心情。后面几句,描绘了早晨的薄霞与昏淡的灯光,虽清新却又透着一丝凄凉,暗示着即使是晨光的到来,也无法驱散心中的阴霾。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构建了一幅秋天的静谧画卷,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刻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帘燕去芳菲歇:燕子飞走,春天的花香也随之消散,象征着生机的逝去。
  • 梧桐门掩清秋月:梧桐树下的门紧闭,暗示着一种封闭与冷清。
  • 羁客梦难成:游子在异乡,难以成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暗虫啼到明:夜晚虫鸣不断,象征孤独的等待。
  • 薄霞消醉脸:清晨的薄霞逐渐消散,暗示着醉意的消逝。
  • 灯淡银屏掩:灯光微弱,银屏被遮掩,表现出一种朦胧和无奈。
  • 风露小阑干:风露轻拂,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画楼寒漏残:画楼里的寒意透出,暗示着秋天的凋零和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和花香比作春天的象征,突显失落感。
  • 拟人:虫鸣被赋予情感,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怀念、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了游子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机。
  • 梧桐:常与离别、思乡相联系。
  • 虫鸣:象征孤独与寂静。
  • 薄霞:晨曦的象征,代表希望与失落的交织。
  • 灯光:象征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画楼:代表美好与寒冷的对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疏帘”是指什么? A. 密闭的窗帘
    B. 松散的帘子
    C. 破旧的帘子
    答案:B

  2. 诗中的“羁客”指的是什么? A. 游子
    B. 朋友
    C. 守卫
    答案:A

  3. 诗中“暗虫啼到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诗词对比: 对比孙云鹤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孙云鹤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而李清照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精华》

以上内容为对孙云鹤《菩萨蛮》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