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吹木叶,碧落远云空。
曲岸鸦栖柳,幽轩露滴桐。
荷翻香黯淡,竹戛玉玲珑。
此夜寒光薄,楼西月隐弓。
白话文翻译:
凉风轻拂着树叶,碧蓝的天空中云彩显得遥远而空灵。
曲折的岸边,乌鸦栖息在柳树上,幽静的轩窗外,露珠从桐树上滴落。
荷花翻动着,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竹子轻轻叩击,发出清脆的声音。
今夜的寒光微弱,楼西的明月似乎隐藏在弓形的云影之中。
注释:
- 凉风:指清凉的风,秋天的特征。
- 碧落:指碧蓝的天空。
- 曲岸:弯曲的河岸。
- 鸦:乌鸦,象征孤独的情感。
- 幽轩:指幽静的窗户,常用来表现静谧的环境。
- 荷翻:荷花在风中摇动。
- 香黯淡:香气淡薄。
- 竹戛:竹子相互碰撞的声音。
- 寒光薄:形容寒冷的光线微弱。
- 月隐弓:形容月亮被云层遮挡,似隐匿的弓。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结合秋天的意象来理解其表达的孤独与宁静。秋天通常象征着收获与思念,诗中反映这一情感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善于描绘自然与人的感情关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秋夜》是张乔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所作,受到秋夜静谧与寒冷氛围的启发,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幽深。诗歌的开头以“凉风吹木叶”引入,令人即刻感受到秋天的气息,随后通过“碧落远云空”描绘了空灵的天空,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写到“曲岸鸦栖柳”,不仅描绘了景色,也暗示了孤独的情感。乌鸦栖息在柳树上,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幽轩露滴桐”则通过细致的观察,传达出冬夜的寒意和静谧,露珠滴落的声音仿佛在静默中回响,增添了诗的层次感。紧接着“荷翻香黯淡,竹戛玉玲珑”,以荷花和竹子为意象,展现出秋夜的宁静与优雅,荷花的香气虽淡薄,但依旧令人陶醉。最后一句“此夜寒光薄,楼西月隐弓”,通过寒光与月亮的描写,完美地结束了整首诗,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更显其艺术魅力。张乔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秋夜的美丽与孤独,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风吹木叶:描绘秋天的凉意,树叶在风中轻轻摇动。
- 碧落远云空:展现天空的深邃与空灵,营造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 曲岸鸦栖柳:通过乌鸦栖息在柳树上的意象,体现孤独感。
- 幽轩露滴桐:细腻描写窗外的环境,增添了夜的静谧。
- 荷翻香黯淡:荷花在秋风中摇曳,香气虽薄却令人留恋。
- 竹戛玉玲珑:竹子相互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增添了夜的韵律感。
- 此夜寒光薄:表达夜晚的寒冷,光线微弱。
- 楼西月隐弓:通过月亮的隐蔽,给人一种神秘与思考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凉风吹木叶,碧落远云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荷翻香黯淡”,赋予荷花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意象:使用自然景物,如“鸦”、“柳”、“荷”、“竹”等,营造出浓厚的秋夜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秋夜的宁静与孤独,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和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来凉意。
- 木叶:象征自然的变化。
- 鸦:象征孤独和思考。
- 柳:象征柔美与婉约。
- 月:象征明亮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曲岸鸦栖柳”中的“鸦”指的是什么鸟?
- A. 麻雀
- B. 乌鸦
- C. 燕子
- D. 画眉
-
诗中提到的“寒光”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暖和
- B. 明亮
- C. 寒冷
- D. 温柔
答案:
- C. 秋天
- B. 乌鸦
- C. 寒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张乔《秋夜》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张乔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加直接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夜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张乔研究》
- 《古诗词选注》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