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巫山》
时间: 2025-01-25 22:5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巫山
作者:张乔〔唐代〕
溪叠云深转谷迟,
暝投孤店草虫悲。
愁连远水波涛夜,
梦断空山雨雹时。
边海故园荒后卖,
入关玄发夜来衰。
东归未必胜羁旅,
况是东归未有期。
白话文翻译:
溪水叠叠,云雾缭绕,山谷中行程缓慢;
黄昏时分,孤独的店铺里,草虫发出悲鸣。
忧愁伴随着远处水波的夜晚,
梦中断绝,空山里正下着雨和雹子。
边疆的故乡荒凉,已无人问津,
入关后,黑发渐渐变得稀疏。
东归的路途未必能胜过羁旅的痛苦,
更何况东归的日期仍然遥遥无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叠:重叠,形容溪水的层叠。
- 暝:指黄昏、傍晚。
- 孤店:指偏僻的酒家或客店。
- 草虫:指夏天的虫鸣,寓意孤独和悲伤。
- 愁连:忧愁相连,意指愁苦不断。
- 波涛夜:夜晚的波涛声,象征着内心的烦闷。
- 梦断:梦境的破裂,暗示心情的失落。
- 边海:边疆的海,表示遥远的故乡。
- 玄发:黑发,象征青春。
- 羁旅:旅途中的羁绊、拘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东归”可理解为归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尤其以抒情诗闻名。其诗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望巫山》写作于诗人身处异地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困境的感悟,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漂泊与无奈。
诗歌鉴赏:
《望巫山》是一首抒情诗,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以“溪叠云深转谷迟”描绘了一个宁静却又让人感到孤独的自然环境,溪水的叠叠声和深厚的云雾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暝投孤店草虫悲”则通过草虫的悲鸣,更加突显了孤独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愁连远水波涛夜”表达了内心的愁苦,水波的波动仿佛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波澜。在“梦断空山雨雹时”中,梦的破碎与天气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感。
后四句转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边海故园的荒凉与入关后的衰老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在“东归未必胜羁旅,况是东归未有期”中,诗人承认即使回到故乡,也未必能摆脱旅途的困扰,更何况归期未定,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叠云深转谷迟:溪水层叠,云雾环绕,山谷中的行程显得缓慢。
- 暝投孤店草虫悲:黄昏时分,孤独的店铺中,草虫发出悲鸣,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愁连远水波涛夜:忧愁伴随着远处水波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更加明显。
- 梦断空山雨雹时:梦境破碎,空旷的山中正下着雨和雹子,暗示心情的失落。
- 边海故园荒后卖:边疆的故乡荒凉,已无人问津,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入关玄发夜来衰:进入关内后,黑发渐渐变得稀疏,象征岁月的流逝。
- 东归未必胜羁旅:即使东归,未必能胜过在外旅途的痛苦。
- 况是东归未有期:更何况东归的日期依然遥遥无期,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虫悲”来比喻诗人的悲伤情绪。
- 拟人:将草虫的鸣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如“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无奈,展现了唐代士人漂泊生活的苦涩与对理想归宿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云雾:代表着迷茫与不确定。
- 草虫:传达孤独与哀伤的情感。
- 空山:象征着寂静与思考的空间。
- 故园:寄托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虫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愤怒
-
“东归未必胜羁旅”意指什么?
- A. 回家一定快乐
- B. 旅途的痛苦
- C.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边海故园”指的是?
- A. 诗人的家乡
- B. 一个美丽的地方
- C. 一个幻想的世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写了孤独与思乡,但呈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
- 《春江花月夜》: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望巫山》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望巫山》这首诗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