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52:27意思解释
行路难五首 其二
作者:王廷陈 〔明代〕
原文展示
磁石引铁金不连,
饵可得鱼龙不吞。
蜡戟虽妍不可刺,
明珠虽贵不可餐。
水中之车何殊陆地之船。
玉卮无当不以注,
白刃倒持安用铦。
手中虽有丈八矛,
试之井底难回旋。
虽有轻舆驾良驷,
途穷日暮安能前。
丈夫虽有磊落才,
生不逢时终蒿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困难的环境中,即使拥有才华和资源也难以施展。诗人以磁石和铁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虽然有吸引力,但无法相连;鱼饵虽然能引诱鱼龙,却也不能保证能捕到。蜡戟虽然美丽却无法刺杀敌人,明珠再贵也不能用来食用。水中的车和陆地上的船没有区别,都是无用的工具。即使手中握有丈八矛,试图在井底回旋也是徒劳;即使有轻车驾良马,日暮时分也难以前行。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如果生不逢时,最终也只能落得一场空。
注释
- 磁石引铁:磁石能吸引铁,但金属却无法直接相连,意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
- 饵可得鱼龙不吞:鱼竿上的饵虽然能引来鱼,但龙不会上当,暗喻有些机会无法捉住。
- 蜡戟:指的是一种装饰性武器,虽然外表美丽,但没有实用价值。
- 明珠:比喻珍贵的事物,但在这里强调其实用性问题。
- 玉卮:指一种酒器,象征珍贵但无用。
- 白刃:形容武器,倒持白刃于无用。
- 丈八矛:比喻力量,强调即使有力量也难以施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廷陈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以豪放、直率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落之时,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表达了对时代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满。
诗歌鉴赏
《行路难五首 其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诗中充满了对才华和力量的反思,虽然拥有这些优越的条件,但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每一个意象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强调了人与环境、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中提到的“磁石引铁”和“饵可得鱼龙不吞”,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无奈。蜡戟和明珠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外表与内在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最后“生不逢时”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叹,折射出对时代的深切关怀和反思,让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句式整齐,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力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磁石引铁金不连: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却无法真正相连。
- 饵可得鱼龙不吞:暗示有些机会是无法抓住的。
- 蜡戟虽妍不可刺:即使外表美丽,但没有实质性的用处。
- 明珠虽贵不可餐:贵重的物品也无用,无法当饭吃。
- 水中之车何殊陆地之船:水上的车与陆上的船一样,都是无用的。
- 玉卮无当不以注:珍贵的酒器却无法真正盛酒。
- 白刃倒持安用铦:即使武器在手,却无法使用。
- 手中虽有丈八矛:有力量却无法施展。
- 虽有轻舆驾良驷:即便有好的马车,最终也无法前行。
- 丈夫虽有磊落才:有才华的男人却因时运不济而落得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磁石引铁”和“明珠”,增强了诗意。
- 对仗:句式整齐,形成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例子强化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才华与环境的对比,表达了生不逢时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困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磁石:象征吸引力与人际关系。
- 鱼饵:象征机会与诱惑。
- 蜡戟与明珠:象征外表与内在的对立。
- 水中之车与陆地之船:象征困境与无用的努力。
- 丈八矛:象征力量与能力。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磁石引铁”比喻什么?
- A.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
- B. 财物的相互关系
- C. 友谊的深厚程度
-
“明珠虽贵不可餐”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物质的珍贵
- B. 外表的华丽
- C. 实用性的缺乏
-
诗中对“生不逢时”的感慨主要指的是什么?
- A. 才华无法施展
- B. 生活的贫困
- C. 时代的变迁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
- 《无题》唐婉
诗词对比:
- 李白的《行路难》:同样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追求梦想的无奈,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抗争与豪情。王廷陈则更侧重于对环境的描写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廷陈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可以更深入理解《行路难五首 其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