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叠翠》
时间: 2025-01-10 21:59: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庸叠翠 曾棨 〔明代〕
重关深锁白云收, 天际诸峰黛色流。 北枕龙沙通绝漠, 南临凤阙壮神州。 烟生睥睨千岩晓, 露湿芙蓉万壑秋。 王气自应成五采, 龙文长傍日光浮。
白话文翻译:
重重关隘深锁,白云渐渐收起, 天边群峰的黛色如水流般蔓延。 北面依傍着龙沙,通往荒凉的绝漠, 南面俯瞰着皇宫,壮丽了整个神州。 烟雾在清晨的岩石间升起, 露水湿润了秋天的万壑中的芙蓉。 帝王的气象自然形成五彩斑斓, 龙纹图案长久地伴随着日光浮动。
注释:
- 重关:指居庸关,古代重要的关隘。
- 白云收:形容云雾逐渐散去。
- 黛色流:形容山峰的颜色如水流般流动。
- 龙沙:指沙漠,这里指北方的荒凉之地。
- 凤阙:指皇宫,象征国家的中心。
- 睥睨:俯视。
- 芙蓉:指山中的植物,这里比喻山峰。
- 王气:指帝王的气象或国家的繁荣。
- 五采:五彩斑斓,形容繁荣景象。
- 龙文:指龙形的图案或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赞美和对边疆安宁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驻守居庸关时所作,通过对关隘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边疆的深情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居庸关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关隘的雄伟和周边山水的美丽。诗中“重关深锁白云收”一句,既表现了关隘的险要,又暗示了云雾缭绕的神秘感。“天际诸峰黛色流”则进一步以流动的色彩描绘了远山的壮丽。后几句通过对南北地理特征的对比,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如“烟生睥睨千岩晓”和“露湿芙蓉万壑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国家繁荣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关深锁白云收”:描绘居庸关的险要,云雾逐渐散去,显露出关隘的雄伟。
- “天际诸峰黛色流”:远处的山峰呈现出流动的黛色,形象生动。
- “北枕龙沙通绝漠”:北面依傍着沙漠,通往荒凉的北方。
- “南临凤阙壮神州”:南面俯瞰着皇宫,壮丽了整个国家。
- “烟生睥睨千岩晓”:清晨的岩石间升起烟雾,景象宁静而美丽。
- “露湿芙蓉万壑秋”:秋天的山谷中,露水湿润了山峰,如芙蓉般美丽。
- “王气自应成五采”:帝王的气象自然形成五彩斑斓的繁荣景象。
- “龙文长傍日光浮”:龙纹图案长久地伴随着日光浮动,象征国家的长久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际诸峰黛色流”中的“黛色流”,将山峰的颜色比作流动的水。
- 对仗:如“北枕龙沙通绝漠,南临凤阙壮神州”中的南北对比。
- 拟人:如“白云收”中的“收”字,赋予白云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国家繁荣的深切期望。诗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通过对南北地理特征的对比,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国家边疆的深情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意象分析:
- 重关:象征国家的边疆和防御。
- 白云:象征神秘和变幻。
- 诸峰:象征壮丽和永恒。
- 龙沙:象征荒凉和边远。
- 凤阙:象征国家的中心和繁荣。
- 芙蓉:象征美丽和纯洁。
- 王气: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 龙文:象征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重关深锁白云收”中的“重关”指的是什么? A. 居庸关 B. 山海关 C. 嘉峪关 D. 雁门关 答案:A
-
诗中“天际诸峰黛色流”中的“黛色流”是什么意思? A. 山峰的颜色如水流般流动 B. 山峰的颜色如云雾般飘动 C. 山峰的颜色如火焰般燃烧 D. 山峰的颜色如冰雪般凝固 答案:A
-
诗中“北枕龙沙通绝漠”中的“龙沙”指的是什么? A. 沙漠 B. 山脉 C. 河流 D. 森林 答案:A
-
诗中“南临凤阙壮神州”中的“凤阙”指的是什么? A. 皇宫 B. 寺庙 C. 城墙 D. 市场 答案:A
-
诗中“王气自应成五采”中的“王气”指的是什么? A. 帝王的气象 B. 自然的气息 C. 战争的气氛 D. 文化的气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山岳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曾棨的《居庸叠翠》:两者都描绘了山岳的壮丽,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曾棨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明代诗歌研究》
- 《曾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