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支行》

时间: 2025-01-11 01:47:49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

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

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

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白话文翻译

龙支城的城头傍晚吹响了号角,黄云遮天,沙草稀薄。一位威武的使者从长安来,手持旗帜,拥着车盖,边疆的尘土为之散开。城门全是胡兵把守,城外的老人大多白发苍苍。他们拜迎使者,双泪交流,询问天子是否安好。老人自称家世在丰州,年轻时离开家乡从军戍边。吐蕃昨日侵犯萧关,胡骑长驱直入泾陇之间。将军战败,鼓声断绝,丢弃的兵器和箭头填满了山丘。自从沦陷成为俘虏,五十年来一直在边疆。依附于部落,成为蕃人,儿孙们都只会说胡语。早晨看着烽火思念中原,夜晚听着胡笳回忆故园。破败的墙垣和房屋是谁家的宅院,断裂的沙碛和荒凉的小路是哪里的村庄。使者回朝时报告天子,希望能早日派遣官军收复清水。即使年老死去,也免得成为游魂,变成胡鬼。

注释

  • 龙支城:古代边疆城市,具体位置不详。
  • 黄云蔽天:形容沙尘暴的景象。
  • 虎髯使者:形容使者威武。
  • 持麾拥盖:手持旗帜,拥着车盖,形容使者的仪仗。
  • 胡兵:指外族士兵。
  • 丰州: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吐蕃:古代藏族政权。
  • 萧关:古代关隘名。
  • 泾陇:指泾水和陇山,古代边疆地区。
  • 弃戈遗镞:丢弃的兵器和箭头。
  • 蕃人:指外族人。
  • 烽火:古代边疆的警报信号。
  • 鸣笳:吹奏胡笳,古代胡人的乐器。
  • 颓垣败屋:破败的墙垣和房屋。
  • 断碛荒蹊:断裂的沙碛和荒凉的小路。
  • 清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城市的景象和边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动荡和边民的苦难。诗中通过老人的自述,展现了边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城市的荒凉和边民的苦难。诗中“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而“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则表达了边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天子的关心。老人的自述“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揭示了边民的身世和经历,而“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则抒发了边民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边疆的苦难和边民的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支城头暮吹角:描绘边疆城市的景象,傍晚时分号角声响起。
  2. 黄云蔽天沙草薄:形容沙尘暴的景象,黄云遮天,沙草稀薄。
  3. 虎髯使者长安来:形容使者威武,从长安来到边疆。
  4. 持麾拥盖边尘开:手持旗帜,拥着车盖,边疆的尘土为之散开。
  5.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门全是外族士兵把守。
  6. 城外老人多白首:城外的老人大多白发苍苍。
  7. 拜迎使者双泪流:老人拜迎使者,双泪交流。
  8. 问云天子今安否:询问天子是否安好。
  9. 自言家世丰州住:老人自称家世在丰州。
  10. 少小辞家隶军戍:年轻时离开家乡从军戍边。
  11. 吐蕃昨日犯萧关:吐蕃昨日侵犯萧关。
  12. 胡骑长驱泾陇间:胡骑长驱直入泾陇之间。
  13. 将军战败鼓声绝:将军战败,鼓声断绝。
  14. 弃戈遗镞填丘山:丢弃的兵器和箭头填满了山丘。
  15. 自从陷没身为虏:自从沦陷成为俘虏。
  16. 五十年来在边土:五十年来一直在边疆。
  17. 依栖部落作蕃人:依附于部落,成为蕃人。
  18. 生长儿孙尽胡语:儿孙们都只会说胡语。
  19. 朝看烽火望中原:早晨看着烽火思念中原。
  20. 夜听鸣笳忆故园:夜晚听着胡笳回忆故园。
  21. 颓垣败屋谁家宅:破败的墙垣和房屋是谁家的宅院。
  22. 断碛荒蹊何处村:断裂的沙碛和荒凉的小路是哪里的村庄。
  23. 奉使还时报天子:使者回朝时报告天子。
  24. 早遣官军复清水:希望能早日派遣官军收复清水。
  25. 假令年老身归死:即使年老死去。
  26. 已免游魂作胡鬼:也免得成为游魂,变成胡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云蔽天”比喻沙尘暴的景象。
  • 拟人:如“虎髯使者”拟人化形容使者威武。
  • 对仗:如“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边疆城市的景象和边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边疆的动荡和边民的苦难,抒发了边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支城:边疆城市的象征。
  • 黄云蔽天:沙尘暴的意象,象征边疆的荒凉。
  • 虎髯使者:威武的使者,象征国家的权威。
  • 胡兵:外族士兵,象征边疆的动荡。
  • 烽火:警报信号,象征边疆的紧张局势。
  • 鸣笳:胡笳声,象征边民的思乡之情。
  • 颓垣败屋:破败的景象,象征边疆的荒凉。
  • 断碛荒蹊:荒凉的小路,象征边疆的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支城”是哪个地区的城市?

    • A. 中原
    • B. 边疆
    • C. 江南
    • D. 西北
  2. 诗中的“虎髯使者”是指什么?

    • A. 一位威武的将军
    • B. 一位从长安来的使者
    • C. 一位边疆的老人
    • D. 一位吐蕃的将领
  3. 诗中的老人自称家世在哪里?

    • A. 丰州
    • B. 长安
    • C. 萧关
    • D. 泾陇
  4. 诗中的“吐蕃昨日犯萧关”是指什么事件?

    • A. 吐蕃军队侵犯萧关
    • B. 吐蕃使者访问萧关
    • C. 吐蕃商人经过萧关
    • D. 吐蕃军队撤离萧关
  5. 诗中的“朝看烽火望中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边疆的恐惧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对战争的厌恶
    • D. 对天子的忠诚

答案

  1. B
  2. B
  3. A
  4. A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疆的景象和边民的生活状态。
  • 杜甫《兵车行》: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曾棨《龙支行》:两者都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现了边疆的壮丽和边民的豪情,而曾棨的诗则更多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边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包括王昌龄的《出塞》。
  • 《全宋诗》: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杜甫的《兵车行》。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包括曾棨的《龙支行》。

相关诗句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下一句是什么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上一句是什么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下一句是什么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上一句是什么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下一句是什么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上一句是什么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下一句是什么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上一句是什么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下一句是什么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上一句是什么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下一句是什么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上一句是什么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下一句是什么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上一句是什么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下一句是什么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上一句是什么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下一句是什么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上一句是什么

龙支城头暮吹角,下一句是什么

黄云蔽天沙草薄。上一句是什么

黄云蔽天沙草薄。下一句是什么

虎髯使者长安来,上一句是什么

虎髯使者长安来,下一句是什么

持麾拥盖边尘开。上一句是什么

持麾拥盖边尘开。下一句是什么

城门尽是胡兵守,上一句是什么

城门尽是胡兵守,下一句是什么

城外老人多白首。上一句是什么

城外老人多白首。下一句是什么

拜迎使者双泪流,上一句是什么

拜迎使者双泪流,下一句是什么

问云天子今安否。上一句是什么

问云天子今安否。下一句是什么

自言家世丰州住,上一句是什么

自言家世丰州住,下一句是什么

少小辞家隶军戍。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