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时间: 2025-01-26 01:58:59

红妆千里为和亲,倾国芳姿画未真。

不恨妾身投塞外,却怜汉室竟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妆千里为和亲,
倾国芳姿画未真。
不恨妾身投塞外,
却怜汉室竟无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为了和亲而远赴千里之外,她的美丽容颜即使在画中也未能真实展现。她并不怨恨自己被送往边塞的命运,却深感汉室(即汉朝)无人可依,感到无比的惋惜。

注释:

  • 红妆:指的是女子的妆容,红色象征喜庆和美丽。
  • 和亲:指的是古代为了结盟而嫁给异族王子的做法。
  • 倾国芳姿:形容女子的美丽可以倾倒国家。
  • 画未真:即使是画出来的美丽也无法完全展现她的真实容貌。
  • 妾身:自称,表示谦卑之意。
  • 投塞外:被送往边疆。
  • 汉室:指汉朝,象征着汉族的国家。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和亲”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主要是为了稳固边疆与异族的关系。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和亲公主,如王昭君,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幸福的典型。诗中所描绘的汉室无人,反映了当时汉朝的衰落与无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顾钰,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细腻,擅长描绘女性的情感与命运。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反映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为政治联姻而牺牲个人幸福的女子。

诗歌鉴赏:

《昭君怨》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透过一个古代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和亲这一历史现象的复杂性与悲剧性。诗的开头以“红妆千里”为引,设定了一个华丽却又充满不安的背景,表现出女子的美丽与命运的对比。接着“倾国芳姿画未真”,不仅赞美了她的美丽,也暗示美丽无法改变她的命运,甚至连画中的美丽也无法真实地捕捉她的内心感受。

“妾身”自称展现了她的卑微与无奈,而“投塞外”则是个体命运的悲惨体现。最后一句“却怜汉室竟无人”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她对汉室衰落的无奈与心痛,体现出一种对国家的关切与对个人命运的悲哀。整首诗在抒情中渗透着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丽诗句的同时,也感受到深刻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妆千里为和亲:她化妆打扮,远赴千里去和亲,展现出她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愿望的决然。
    • 倾国芳姿画未真:即便她的美丽被画作描绘,也无法完整展示她的真实魅力,暗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不恨妾身投塞外:她并不怨恨自己的命运,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接纳。
    • 却怜汉室竟无人:她对汉室的衰落感到惋惜,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对国家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红妆千里”与“倾国芳姿”,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 “画未真”中的“未真”使用了否定形式,强调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对比。
  • 主题思想

    • 诗歌反映了古代女子在政治婚姻中所承受的苦痛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红妆:象征着美丽、青春,亦是对命运的反叛。
  • 和亲:承载着政治与个人悲剧的双重意义。
  • 汉室:象征着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妆千里”为何含义? A. 远行的妆容
    B. 美丽的装扮
    C. 传统的服饰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妾身”表示什么?
    A. 自豪
    B. 卑微
    C. 富贵
    D. 忍耐

  3. “却怜汉室竟无人”中“汉室”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汉朝
    D. 明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昭君的故事,如《王昭君》相关诗词。
  • 其他关于和亲主题的作品,如《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与王熙凤的描写。

诗词对比

  • 比较《昭君怨》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思,但前者更侧重于女性的无奈,而后者则更为豪放,展现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和亲制度探讨》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