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歌辞四首》

时间: 2025-01-25 23:30:58

未乾宫砚墨,犹暖御炉烟。

鸡唱空催晓,龙飞忽上天。

攀髯三月暮,洒泪五云边。

盛德无容报,尘埃万寿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歌辞四首
未乾宫砚墨,犹暖御炉烟。
鸡唱空催晓,龙飞忽上天。
攀髯三月暮,洒泪五云边。
盛德无容报,尘埃万寿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写作时的情景,未干的砚台上仍留有墨迹,御炉中的烟气还温暖。鸡鸣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龙飞腾而上,仿佛要直入天际。诗人攀着胡须,感慨时光已近三月的暮色,眼泪洒落在云边。盛德之人如仁宗皇帝,却无以回报,唯有在尘世间留下万寿的篇章。

注释:

  • 未乾宫砚墨:砚台上尚未干透的墨迹,象征着未完的思念与哀伤。
  • 犹暖御炉烟:御炉中散发的烟气仍然温暖,暗示着皇帝的温暖与生前的气息。
  • 鸡唱空催晓:鸡鸣声在空旷中催促黎明的到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龙飞忽上天:龙是皇权的象征,飞升象征着皇帝的升天。
  • 攀髯三月暮:诗人感叹时光的快速流逝,三月已近尾声。
  • 洒泪五云边:眼泪洒落,云边象征着离别与忧伤。
  • 盛德无容报:盛德之人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反映了对仁宗的感慨。
  • 尘埃万寿篇:尘世间的万寿篇章,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追忆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强至,宋代诗人,生活在仁宗时期,诗风清新,善于抒发情感,尤其在悼亡诗方面表现突出。他的作品多呈现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挽歌辞创作于仁宗皇帝去世之际,表现了强至对仁宗的崇敬与哀痛。在那个时代,皇帝的去世被视为国家的重大事件,诗人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国家与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仁宗皇帝的贤德和诗人对他的怀念。整首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形式,尤其在开篇的“未乾宫砚墨”和“犹暖御炉烟”中,前者描绘了写作的情境,后者则传达了生前皇帝的气息。随着诗句的推进,鸡鸣催晓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而“龙飞忽上天”则象征着仁宗皇帝的升天,展现了他作为皇权的象征,令人惋惜。诗人表达了对仁宗盛德的敬仰,尽管皇帝的德行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但却在尘世间留下了万寿的篇章,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伟人离去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乾宫砚墨:表示诗人刚刚写完,留下的墨迹象征着仍在思念之中。
  2. 犹暖御炉烟:说明皇帝的温暖仍在,暗含对皇帝生前的怀念。
  3. 鸡唱空催晓:鸡鸣声催促着黎明,暗示着时间在流逝。
  4. 龙飞忽上天:龙是皇帝的象征,飞升意味着仁宗的去世。
  5. 攀髯三月暮:诗人感叹三月的暮色,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洒泪五云边:眼泪洒落,表现了诗人对仁宗的深切思念。
  7. 盛德无容报:对仁宗盛德的敬仰,却感叹无法以应有的方式回报。
  8. 尘埃万寿篇:最后回归尘世,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流畅和和谐。
  • 象征:龙、鸡等意象象征了皇权与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深度。
  • 拟人:将“御炉烟”赋予情感,使其传达出温暖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仁宗皇帝的品德与其去世后诗人的哀悼,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国家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砚:象征文化与智慧。
  • 御炉:象征皇权与温暖。
  • 鸡鸣:象征时间的流逝。
  • :象征皇帝的权威和尊贵。
  • :象征离别和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鸡唱空催晓”,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鸡鸣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
    • B. 鸡在空中飞翔
    • C. 诗人喜欢养鸡
    • D. 鸡在唱歌
  2. “龙飞忽上天”中的“龙”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
    • B. 皇权
    • C. 自然
    • D. 诗人
  3. 诗中“盛德无容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仁宗的愤怒
    • B. 对仁宗的敬仰与无奈
    • C. 对历史的漠视
    • D.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哀江头》
  • 白居易的《长恨歌》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哀江头》:同样涉及对历史人物的哀悼,情感深沉。
  • 白居易《长恨歌》: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历史人物的命运,情感细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尽管主题相似,但强至的诗歌更侧重于对仁宗皇帝生前德行的回忆,而杜甫和白居易则更多地在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