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图》

时间: 2025-01-10 22:57:15

两山从两禅,异代各谈玄。

绝壁浮春树,空山响夜泉。

共遗行住想,俱断去来缘。

此日开图画,焚香亦爽然。

意思解释

参禅图

作者: 揭傒斯 〔元代〕

原文展示:

两山从两禅,异代各谈玄。
绝壁浮春树,空山响夜泉。
共遗行住想,俱断去来缘。
此日开图画,焚香亦爽然。


白话文翻译:

两座山各自隐含着不同的禅意,来自不同的时代各自阐述着深奥的哲学。
陡峭的悬崖上生长着春天的树木,寂静的山谷中回响着夜晚的泉水声。
我们共同遗忘了行与住的思考,彻底断绝了对过去和未来的牵挂。
今天我打开了这幅图画,焚香时感觉心境也变得清爽舒畅。


注释:

  • 两山从两禅:指两座山中各自蕴含的禅意,强调禅的多样性。
  • 绝壁浮春树:陡峭的悬崖上长着春天的树木,象征着生命与生机。
  • 空山响夜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夜晚泉水的回响,表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共遗行住想:共同遗忘了“行”与“住”的思考,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 焚香亦爽然:焚香时心情也随之清爽,表现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揭傒斯(约1230-1300),元代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擅长诗词和书法,尤其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融入禅宗思想,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文人多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安宁,禅宗思想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思想源泉。揭傒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禅的理解与体验。


诗歌鉴赏:

揭傒斯的《参禅图》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诗中展现了两座山的对比,代表了不同的禅宗思想,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在“绝壁浮春树,空山响夜泉”之句中,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图,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接下来的“共遗行住想,俱断去来缘”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对过往未来的断绝,体现了禅宗“无念”的境界。最后一句的“焚香亦爽然”则是对心灵宁静的直接表达,表明焚香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心灵的洗礼。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禅宗思想,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思考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山从两禅:指两座山各有其禅意,反映出不同的哲学思想。
  2. 异代各谈玄:不同的时代中,禅宗思想各有不同的解读和阐述。
  3. 绝壁浮春树:绝壁上生长的春树,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
  4. 空山响夜泉:夜晚的泉水声在空山中回响,传递出宁静的气氛。
  5. 共遗行住想:共同忘掉行与住的执念,体现出一种放下的智慧。
  6. 俱断去来缘:完全断绝对过去和未来的执念,表现出无所挂碍的境界。
  7. 此日开图画:今天我打开了这幅心灵的画卷,感受当下的美好。
  8. 焚香亦爽然:焚香时,心灵感到无比清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如“行住想”和“去来缘”,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意象:通过“春树”和“夜泉”等意象,传递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强调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内心的平和,启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宁静与自我。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稳重与永恒,代表禅的深邃与广阔。
  • :象征着生命与生长,寓意希望与新的开始。
  • :象征着灵动与清澈,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 :象征着净化与升华,表达出对心灵的洗礼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壁浮春树”中“绝壁”指的是什么?

    • A. 陡峭的悬崖
    • B. 平坦的土地
    • C. 江河湖泊
    • D. 空中的云
  2. “共遗行住想”是指什么?

    • A. 保留对生活的思考
    • B. 忘掉对行与住的执念
    • C. 追求物质生活
    • D. 关注未来发展
  3. 诗中提到的“焚香”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表达对食物的热爱
    • B. 代表对心灵的净化
    • C. 只是一种习俗
    • D. 与宗教无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展示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