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尽梅花路,其如桂树丛。
天高片云紫,木落万山空。
砧杵自秋簟,关河有塞鸿。
何人抱瑶瑟,今夜月明中。
白话文翻译:
这条梅花路似乎没有尽头,就像桂树丛一样。
天高处飘着片片紫云,树木凋零,万山显得空旷无比。
秋天的砧杵声响起,关河上有大雁飞过。
今晚月光明亮,谁在抱着瑶瑟呢?
注释:
- 不尽:没有尽头,这里形容梅花路的延绵。
- 梅花路:指梅花盛开时的道路,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桂树丛:桂树盛开时的景象,寓意高洁与香气。
- 片云紫:高空中飘浮的紫色云彩,描绘天高气爽的景象。
- 木落万山空:树木凋落,万山显得空旷,表现秋天的萧索。
- 砧杵:砧与杵,指秋天打谷的声音,象征农忙。
- 塞鸿:飞过的鸿雁,常用于描述迁徙的鸟类。
- 瑶瑟:一种古代的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下,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宗臣,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不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开头提到的“梅花路”与“桂树丛”,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引发人对人生道路的思索。诗人在描写秋天的景象时,使用了“天高片云紫,木落万山空”的句子,勾勒出一种苍凉而又深邃的意境。随着季节的更替,万物凋零,诗人似乎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砧杵自秋簟,关河有塞鸿”两句,描绘了农忙的景象与迁徙的鸿雁,表达了对秋天丰收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人间的离愁别绪。最后一句“何人抱瑶瑟,今夜月明中”,则把视角转向夜晚,月光明亮下的孤独感令人深思,似乎在问,究竟有谁能够在这样的夜晚,与自己心灵的音乐共鸣。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尽梅花路,其如桂树丛”:描述了一条美丽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天高片云紫,木落万山空”:展现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感慨。
- “砧杵自秋簟,关河有塞鸿”:通过农忙的声音和飞翔的鸿雁,传达了时光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何人抱瑶瑟,今夜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对孤独与音乐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路与桂树丛相比,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天高片云紫,木落万山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瑶瑟的抱持者,赋予乐器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自然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梅花路:象征美好的人生道路。
- 桂树丛:象征高洁与优雅,表现诗人的志向。
- 秋:象征成熟与凋零,传达时间流逝的无情。
- 瑶瑟:象征高雅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高片云紫”描述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A) 雨天
B) 晴天
C) 阴天
D) 雪天 -
“何人抱瑶瑟”中的瑶瑟象征什么?
A) 哀伤
B) 高雅的音乐
C) 农忙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砧杵”代表什么?
A) 乐器
B) 农忙的声音
C) 动物
D) 风景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夜为背景,表达离愁别绪。
- 李白《静夜思》:描绘思乡之情,亦有月光照耀的意象。
诗词对比:
- 宗臣的《不尽》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写秋天的景象,但宗臣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宗臣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