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时间: 2025-01-25 22:4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
陈与义 〔宋代〕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白话文翻译
这场战乱实在难以言说,战斗的声音仍未平息。
公卿们面临危险,衣衫不整,江汉水流依旧向东。
黄龙府的风声已经断绝,白鹭洲的云彩也随风而移。
为何国家的步伐如此缓慢,我心中却常常为君王忧虑。
世事难以预料,我的人生本来就如浮萍般漂浮不定。
四野的菊花纷纷开放,究竟是为了谁的秋天而盛开?
注释
- 丧乱:指战乱、动乱的局面。
- 干戈:指战争,常用以形容兵器的状态。
- 公卿:指国家的高级官员。
- 左衽:古代服装左衽为有失礼的穿法,暗指动乱时期的混乱局面。
-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象征着故土。
- 风断:形容风声的消失。
- 黄龙府:指黄龙是古代的象征,代表国家。
- 云移:云彩的变化,象征时局的变迁。
- 国步:国家的行步或发展步伐。
- 副君忧:为君主感到忧虑。
- 浮:漂浮不定,形容生活的无常。
- 菊花: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孟坚,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常州。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同时关注社会时事与人间疾苦。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感事》创作于宋代动乱时期,国家政局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以及内心的无奈与忧虑。
诗歌鉴赏
《感事》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诗人在动乱的社会背景下,感受到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无力。开篇的“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便道出了社会动荡的惨烈和不安,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公卿危左衽”揭示了官员们的窘迫,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危机感。江汉水流象征着历史的延续,然而在动乱中,似乎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国家的变迁与个人心境的浮沉。国事如云,时局如风,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迷茫与忧虑在此得到了深刻的表现。最后两句则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菊花的盛开,似乎在问:在纷乱的世事中,究竟是为了谁的秋天而盛开?这不仅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战乱的苦痛难以言说,战斗仍未结束。
-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公卿们处于危险之中,衣衫不整,江汉水依然向东流去,象征着故土的无情流逝。
-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黄龙府的风声已断,白鹭洲的云彩也变幻无常,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
-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为何国家的步伐如此缓慢,诗人心中为君主感到忧虑。
-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世事难以预测,我的生命本就如浮萍般漂流不定。
-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四周的菊花纷纷开放,究竟是为了谁的秋天而盛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萍,表现生活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对仗:如“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暗示在动荡中仍然存在美好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感伤的笔调,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丧乱:象征国家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
- 干戈:象征战争与冲突。
- 江汉:象征历史与故乡。
- 黄龙府:象征国家的权力与神圣。
- 菊花:象征坚韧、高洁与秋天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友谊
-
诗人通过“菊花纷四野”想表达什么?
- A. 个人的快乐
- B. 对动乱的无奈
- C. 对秋天的喜爱
-
诗中的“公卿危左衽”是什么意思?
- A. 官员们的衣着整齐
- B. 官员们处于危险之中
- C. 官员们享有荣华富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但陈与义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坚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