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
时间: 2025-01-11 16:4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雄
作者:王安石
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旻。
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
扬子出其後,仰攀忘贱贫。
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
岁晚天禄阁,强颜为剧秦。
趋舍迹少迩,行藏意终邻。
壤壤外逐物,纷纷轻用身。
往者或可返,吾将与斯人。
白话文翻译
孔子和孟子就像日月一样明亮,深深地隐藏在广阔的天空之中。
他们的光辉照耀下,万物经历了冬春的变化。
扬子(扬雄)在他们之后崛起,仰望他们的高峰,完全忘却了贫贱。
他所穿的衣冠在尘世中显得渺小,所写的文字如同璀璨的星辰。
年末时在天禄阁,我勉强装出一副强颜欢笑的样子,仿佛在演绎秦朝的悲剧。
我走近家门却很少靠近,心中所存的意图却与邻人相似。
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轻易地就能使我忘却自己。
过去的事情或许可以重来,我愿与这些人一同追随。
注释
字词注释
- 委蛇:指曲折、蜿蜒的样子,形容孔孟的思想渊源深厚。
- 扬子:指扬雄,汉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 天禄阁:古代文人聚集和交流思想的地方。
- 趋舍:指走近家门,归属的意思。
- 壤壤:指外界的纷扰和变化。
典故解析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代表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象征着光明和智慧。
- “扬子”即扬雄,他是汉代的著名学者,作品以哲理深邃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新学和改革。王安石的诗风豪放,作品主题多样,且常带有哲理性和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扬雄》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其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此时的王安石面对政治的压力与个人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思考,以及对自身地位的反思。
诗歌鉴赏
《扬雄》是王安石在感慨人生和哲理思考后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孔孟、扬雄的描绘,表现了对思想者的崇敬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开头几句以孔孟的光辉比作日月,表达了对他们思想深度的敬仰,随后引出扬雄,强调他在儒家思想传承中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不仅反映了文学与世俗的对比,也揭示了王安石对自身地位的自省。年末的天禄阁,暗示着他在政治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严峻,最后几句则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传达出绵延不绝的文化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孔孟如日月:将孔子和孟子比作日月,形容其思想的光辉与影响。
- 委蛇在苍旻:隐喻他们的思想深邃,难以完全把握。
- 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他们的教导使万物生长、变化。
- 扬子出其後:扬雄在孔孟之后崭露头角。
- 仰攀忘贱贫:仰望前辈思想,忘却个人的贫贱。
- 衣冠渺尘土:衣服和地位在世俗中显得微不足道。
- 文字烂星辰:其文字作品如同星辰般璀璨。
- 岁晚天禄阁:年末的天禄阁象征文人聚集的地方。
- 强颜为剧秦:勉强表现出欢笑,似在上演历史悲剧。
- 趋舍迹少迩:走近家门却不常靠近,表明内心的孤独。
- 行藏意终邻:与邻人心意相通,却始终感到距离。
- 壤壤外逐物:外界的纷扰使人迷失自我。
- 往者或可返:对过去的追忆,认为或许能重来。
- 吾将与斯人:愿与那些伟大的人物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孔孟比作日月,强调其光辉与影响。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 象征:天禄阁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王安石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个人境遇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孔孟和扬雄的描写,诗人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智慧与光明,代表儒家思想的影响。
- 尘土:代表世俗与渺小,反映了个人的卑微。
- 星辰:象征文学的辉煌与永恒。
- 天禄阁:象征文化交流的殿堂,代表文人聚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扬雄》是在什么朝代创作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扬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孟子
C. 扬雄 -
诗中“衣冠渺尘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失望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扬雄》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是在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中,前者更多地关注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后者则是在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的对比中寻找自我。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