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鄞至菁江东望》

时间: 2025-01-11 14:16:50

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丹楼碧阁无处所,只有溪山相照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鄞至菁江东望
作者:王安石 〔宋代〕

村落萧条夜气生,
侧身东望一伤情。
丹楼碧阁无处所,
只有溪山相照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村庄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萧条,
我侧身向东眺望,心中满是伤感。
那华丽的楼阁已无处可寻,
唯有溪流和山峦在月光下相互映照。

注释:

字词注释:

  1. 萧条:形容景象冷落、荒凉。
  2. 东望:向东边眺望。
  3. 伤情:感到悲伤和伤感。
  4. 丹楼碧阁:指华丽的楼台,通常用于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
  5. 溪山:溪流与山峦的合称。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描写离别与思乡的情境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张新法,以求国家强盛,曾任宰相。王安石的诗词以情感真挚和语言精练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离鄞至菁江东望》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时,王安石已感受到政治改革的艰难,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村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首句“村落萧条夜气生”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略显荒凉的夜晚,村落的萧条与夜气的交融,暗示着一种沉闷的氛围。接下来的“侧身东望一伤情”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侧身的动作不仅是身体上的转动,更是情感上的流露,向东眺望似乎代表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丹楼碧阁无处所”一句,营造出一种失落感,华丽的建筑象征着理想和美好的生活,而如今却无处可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令诗人倍感惋惜。最后一句“只有溪山相照明”,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溪山的美丽在月光下闪烁,恰似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光明与慰藉,尽管周围一片荒凉,依然有自然之美相伴。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思乡之情,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读者不禁为其深厚的情感所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村落萧条夜气生:描绘了一个宁静而荒凉的夜晚,村庄显得冷清。
  2. 侧身东望一伤情:诗人转身向东,流露出内心的伤感。
  3. 丹楼碧阁无处所:华丽的楼阁已不再,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失去。
  4. 只有溪山相照明:自然的景色仍然美丽,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丹楼碧阁”与“溪山相照”,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通过村落、夜气、溪山等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拟人:夜气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失落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村落:象征着故乡与归属感。
  2. 夜气:代表孤独和沉静的情感。
  3. 丹楼碧阁: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生活。
  4. 溪山:象征自然之美,带来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村落萧条”是什么意思? A. 村庄热闹
    B. 村庄冷清
    C. 村庄繁华

  2. 诗人向哪个方向眺望?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3. 诗中提到的“丹楼碧阁”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美好生活
    C. 冷漠的情感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离鄞至菁江东望》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现实的失落感,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写,展现了浓厚的乡愁。王安石的诗意更为沉郁,李白则显得更加洒脱与抒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