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程给事》
时间: 2025-01-26 03:2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程给事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忆昔都门手一携,
春禽初向苎萝啼。
梦回金殿风光别,
吟到银河月影低。
舞急锦腰迎十八,
酒酣金盏照东西。
何时得遂扁舟去,
邂逅从君访剡溪。
白话文翻译
回忆往昔在都城的日子,
曾与朋友携手共行,
春天的鸟儿开始在苎萝上鸣叫。
梦中再次回到金殿,那里风景如画,
吟唱至银河边,月影低垂。
舞蹈急促,锦衣舞女迎接十八岁,
酒兴正浓,金盏酒光照耀东西。
何时才能乘着小舟,
偶然相逢你,去游访剡溪?
注释
字词注释:
- 都门:指都城的城门,这里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曾经生活的地方。
- 苎萝:一种植物,春天鸟儿常在此鸣叫。
- 金殿:可能指宫殿或富丽堂皇的地方,这里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 银河:天上的星河,象征着遥远和梦幻。
- 扁舟:小舟,指游玩时的船只。
- 邂逅:偶然相遇。
典故解析:
- 剡溪:指的是剡溪,位于浙江,山水秀丽,是许多文人雅士游览之地。
- 金盏:古时用来喝酒的器具,象征着欢聚和饮酒的欢乐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的新法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安石经历了政治风波后,对友人和美好过去的一种怀念与向往。诗中表现了对青春、友谊和自然的珍惜。
诗歌鉴赏
《寄程给事》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诗,王安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好的过去和对友人的思念。从“忆昔都门手一携”开始,诗人便带领读者回到了曾经的都城,伴着春鸟的鸣叫,展现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梦回金殿风光别”,则进一步引入了梦境中那如画的风景,暗示着对过往美好的渴望与追忆。
整首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后半部分提到的“舞急锦腰迎十八,酒酣金盏照东西”,则描绘了欢聚的场景,酒与舞的结合,使得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最后两句“何时得遂扁舟去,邂逅从君访剡溪”,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期待着能够再次与友人相聚,游览剡溪的美景。诗的情感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既有对过往的怀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都门手一携:回忆起在都城时,手牵手和朋友同行的情景。
- 春禽初向苎萝啼:春天的鸟儿开始在苎萝上鸣叫,寓意春天的生机。
- 梦回金殿风光别:梦中回到如金殿般美丽的地方,感慨那里的风光已不同。
- 吟到银河月影低:吟唱时,月影低垂,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舞急锦腰迎十八:舞女舞动着锦衣,迎接年轻的岁月。
- 酒酣金盏照东西:酒兴正浓,金盏的光辉照耀着周围,展现欢快的聚会气氛。
- 何时得遂扁舟去:渴望何时能乘小舟出行。
- 邂逅从君访剡溪:期待能偶然相遇,与朋友游访剡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舞急锦腰迎十八,酒酣金盏照东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和意象:通过“金殿”、“银河”等意象,传达出梦幻般的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王安石在繁忙与困扰中对自然与人情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金殿:象征着繁华的往昔与美好记忆。
- 银河:象征着遥远的梦境与理想。
- 扁舟:象征着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 A. 大船
- B. 小舟
- C. 渔船
- “舞急锦腰迎十八”中的“十八”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
- B. 一种舞蹈
- C. 一种衣服
- 诗人希望能去哪里与朋友相聚?
- A. 剡溪
- B. 京城
- C. 南湖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寄程给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而李白则强调了孤独与自我解脱的主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