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御史汴渠》

时间: 2025-01-26 04:12:34

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强。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

维汴亦如此,浚源在淫荒。

归作万世利,谁能弛其防。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

漕引天下半,岂云独荆扬。

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

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

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

征求过夙昔,机巧到莛芒。

御史闵其然,志欲穷舟航。

此言信有激,此水存何伤。

救世讵无术,习传自先王。

念非老经纶,岂易识其方。

我懒不足数,君材仍自强。

他日听施设,无乃弃篇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吴御史汴渠》
作者:王安石 〔宋代〕

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强。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
维汴亦如此,浚源在淫荒。
归作万世利,谁能弛其防。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
漕引天下半,岂云独荆扬。
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
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

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
征求过夙昔,机巧到莛芒。
御史闵其然,志欲穷舟航。
此言信有激,此水存何伤。

救世讵无术,习传自先王。
念非老经纶,岂易识其方。
我懒不足数,君材仍自强。
他日听施设,无乃弃篇章。

白话文翻译:

郑国想要削弱秦国,开渠之后使秦国更为富强。
本来开始的意图就已经很卑陋,后来形成的结果反而更长久。
汴渠也是如此,清理源头在于淫乱的荒唐。
这回归于万世的利益,谁能放松它的防线呢?

夷门修建在天都,横贯国家的南方。
运粮引导天下一半,难道仅仅是荆州和扬州吗?
货物流入外府,租税送到陈太仓。
东南一百年,贫老无余粮。

本应让京城富裕,却反而困窘于藏匿。
对于过去的征求,巧妙的手段已达到极致。
御史对此感到忧虑,志在探寻航运之道。
这话确实激励人心,而这水流又有什么伤害呢?

拯救国家难道没有办法?这都是先王的传承。
思考不是老旧的经纶,岂是容易识别的方向。
我懒得计算不足,君子依然要自强。
他日听从施设,难道要抛弃篇章?

注释:

  • 郑国: 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曾经试图削弱强秦。
  • : 指水渠,象征着治理和水利。
  • 夷门: 可能指代重要的水路或通道。
  • 陈太仓: 指古代的一个重要仓库,象征着国家的粮食储备。
  • 御史: 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关心国家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张政治改革,推行“新法”,在文学上也有很高成就,诗风严谨、清新。

创作背景:

《和吴御史汴渠》是王安石对吴御史提议治理汴渠的回应,诗中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诗歌创作是在宋代重视水利和治理的背景下,表现出对国家富强、民生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和吴御史汴渠》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水利工程的诗,更是对国家治理深刻思考的表现。诗中运用郑国对秦国的比喻,引出治理汴渠的重要性,强调了清理水源、治理水利对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必要性。诗人在描绘汴渠的同时,表达了对当时国家治理现状的忧虑,尤其是对粮食和财富流动的关注。

通过对夷门和水道的描绘,诗人展示了水利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王安石的诗风兼具理性与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他用“此言信有激,此水存何伤”展现了对治理的信心,强调了治理水利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责任。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鲜明,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之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强。
    指郑国想要削弱秦国,但开渠后却使秦国更加富强。

  2.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
    开始的意图虽然卑陋,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长久的利益。

  3. 维汴亦如此,浚源在淫荒。
    汴渠的治理也是如此,水源的清理在于对乱象的整治。

  4. 归作万世利,谁能弛其防。
    这些措施最终是为了万世的利益,谁能放松对防范的警惕呢?

  5.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
    夷门的修建象征着国家的强大,水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6. 漕引天下半,岂云独荆扬。
    运粮不仅仅局限于荆州和扬州,而是影响整个国家。

  7. 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
    货物流入外府,租税汇入重要的仓库,表现了经济的繁荣。

  8. 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
    东南地区经过一百年的治理,贫困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余粮。

  9. 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
    本应让京城富裕,却反而陷入困境。

  10. 征求过夙昔,机巧到莛芒。
    对于过去的追求,巧妙的手段已经达到极致。

  11. 御史闵其然,志欲穷舟航。
    御史对此感到忧虑,希望探求治理之道。

  12. 此言信有激,此水存何伤。
    这话确实激励人心,而治理水流又有什么伤害呢?

  13. 救世讵无术,习传自先王。
    拯救国家难道没有办法?这都是先王的传承。

  14. 念非老经纶,岂易识其方。
    思考不是老旧的经纶,岂是容易识别的方向。

  15. 我懒不足数,君材仍自强。
    我懒于计算不足,君子仍需自强。

  16. 他日听施设,无乃弃篇章。
    他日若听从施设,难道要抛弃这些章句?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郑国与秦国的关系比作治理水利的关系,暗示治理的重要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在描述治理的重要性时,运用排比手法加深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强调了水利工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充满期待。诗人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传达了他对治理的思考与信心,展现出一种政治家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渠: 象征着治理与繁荣,暗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 京城: 代表国家的政治中心,指向治理的焦点。
  • 粮食: 体现民生与经济,关乎国家的富裕与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郑国”和“秦国”关系是怎样的?
    A. 友好关系
    B. 削弱与富强的关系
    C. 盟友关系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夷门”象征着__

  3. 判断题: 诗中认为治理水利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无关紧要的。 (对/错)

答案:

  1. B
  2. 水路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杜甫在诗中都关注社会问题,王安石侧重于水利治理,杜甫则更多表现民生疾苦。
  • 在表达手法上,王安石的诗风更为理性和清晰,而杜甫的情感更为激烈和直接。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安石传》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诗句

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强。下一句是什么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上一句是什么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下一句是什么

维汴亦如此,浚源在淫荒。上一句是什么

维汴亦如此,浚源在淫荒。下一句是什么

归作万世利,谁能弛其防。上一句是什么

归作万世利,谁能弛其防。下一句是什么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上一句是什么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下一句是什么

漕引天下半,岂云独荆扬。上一句是什么

漕引天下半,岂云独荆扬。下一句是什么

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上一句是什么

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下一句是什么

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上一句是什么

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下一句是什么

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上一句是什么

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下一句是什么

征求过夙昔,机巧到莛芒。上一句是什么

郑国欲弊秦,下一句是什么

渠成秦富强。上一句是什么

渠成秦富强。下一句是什么

本始意已陋,上一句是什么

本始意已陋,下一句是什么

末流功更长。上一句是什么

末流功更长。下一句是什么

维汴亦如此,上一句是什么

维汴亦如此,下一句是什么

浚源在淫荒。上一句是什么

浚源在淫荒。下一句是什么

归作万世利,上一句是什么

归作万世利,下一句是什么

谁能弛其防。上一句是什么

谁能弛其防。下一句是什么

夷门筑天都,上一句是什么

夷门筑天都,下一句是什么

横带国之阳。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