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楼》

时间: 2025-01-11 11:42:17

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

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应惊怅望赊。

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西楼
王安石 〔宋代〕
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
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应惊怅望赊。
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楼的景象,楼影斜斜地投向云端,行人在楼上思念远方的故人。感慨情多,自己多次登楼,心中不禁后悔。望向远方,感到惆怅,似乎应有更深的感慨。在这平坦的原野上,古树与残日交相辉映,带着明亮的霞光。潘郎何必悲叹秋色,只是春天的花已悄然盛开。

注释:

  • 楼影:指的是楼房的影子。
  • 侵云:影子投射到云层中。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思念的对象。
  • 平芜:开阔的平原。
  • 潘郎:指潘岳,他以伤春之诗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其变法思想和诗词成就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登西楼》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西楼作为一个地标,成为他思乡和感怀的象征。

诗歌鉴赏:

《登西楼》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以西楼的景象为引子,表达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高楼的影子与云朵交错,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惆怅。尤其是“行人楼上忆天涯”,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与远方故人的心灵共鸣。

而“情多自悔登临数”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多次登楼的反思,似乎无尽的眷恋与追忆使得他感到痛苦。接下来的“目极应惊怅望赊”,更是将这种情感深化,诗人对未来的惆怅和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感复杂的画面。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态度,虽然潘郎因秋色而悲,但他更倾向于珍惜春天的美好。这样的情感转折,使得整首诗在伤感中又透出一丝希望,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影侵云百尺斜:高楼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到云中,表现出楼的高度和辽阔的天空。
  2. 行人楼上忆天涯:在楼上的行人,思念远方的故人,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念。
  3. 情多自悔登临数:多次登楼,反而让行人感到遗憾,情感的积累带来了反思。
  4. 目极应惊怅望赊:望向远方,感到惆怅,似乎有些无法触及的东西在眼前闪现。
  5. 一曲平芜连古树:一片平坦的原野上,古树与自然相连,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6. 半分残日带明霞:余晖照耀下,天空的霞光显得分外美丽,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7. 潘郎何用悲秋色:潘郎(潘岳)为何要因秋天的景色而悲伤呢?
  8. 只此伤春发已华:真正应该感伤的,是春天的花已然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楼影”比作一种情感的投射。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写,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登楼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生的高度与追求。
  • :象征着虚幻与遥远,表达思念之情。
  • 古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延续。
  • 残日: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人楼上忆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忧愁
  2. “情多自悔登临数”中,诗人为何感到悔恨?

    • A) 登楼次数太少
    • B) 登楼带来的孤独感
    • C) 没有欣赏风景
  3. “潘郎何用悲秋色”中的“潘郎”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潘岳

答案:

  1. B) 思念
  2. B) 登楼带来的孤独感
  3. C) 潘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登高》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登西楼》与李白的《登高》,同样是通过登高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赞美。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洒脱,而王安石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思考。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安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