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逻卒去不返,行人愁未回。
正须犀作甲,毋用玉为杯。
清泪寻常落,丹心早晚灰。
交仍期管鲍,书或似邹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愁和对友谊的渴望。逻卒虽已离去,却再也无法回到身边,行人也因未归而感到忧愁。正如战士需要犀角制成的铠甲,不必用玉器来做酒杯。清泪常常流下,心中的赤诚终究会化为灰烬。虽然交情仍期望如管仲与鲍叔般深厚,但书信的往来却似邹忌与枚乘那样稀少而难得。
注释
- 逻卒:指战士或士兵,表示离去的朋友或战友。
- 犀作甲:犀牛的角制作成铠甲,象征坚固与防护。
- 玉为杯:用美玉做酒杯,象征奢华与珍贵。
- 清泪:指悲伤的眼泪,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 丹心:指赤诚的心,常用于表达忠贞不渝的情感。
- 管鲍: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象征深厚的友情。
- 邹枚:邹忌与枚乘,代表书信往来的稀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约1505-1558),字子云,号澄虚,明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秋斋杂赋》是杨基在秋季的某个寂静时刻写成,表达了他对离别和友谊的深刻思考。此时正值明代中期,社会动荡,士人心中常有忧虑和失落,因此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具有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体,语言简练却情感深厚。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忧愁。后两句则引入了个人的情感反思与对友谊的期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清泪寻常落,丹心早晚灰”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情感消逝的无奈与哀伤。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更显情感的厚重,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使读者能更深地感受到诗人在友情与孤独之间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逻卒去不返:离去的战士再也无法归来,暗示失去的友情。
- 行人愁未回:未归的行人让人忧愁,情感的孤独感加深。
- 正须犀作甲:强调现实的需要,暗指要坚强应对生活的挑战。
- 毋用玉为杯:朴素的心态,表达对物质的淡泊。
- 清泪寻常落:悲伤的眼泪流淌,揭示内心的痛苦。
- 丹心早晚灰:忠诚的心情终会随时间消逝,感叹感情的脆弱。
- 交仍期管鲍:期盼深厚的友谊,借用历史典故增强情感。
- 书或似邹枚:书信交流的稀少,反映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离别与友谊并列,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 典故:运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强诗歌的文化深度。
- 象征:使用“犀作甲”和“玉为杯”,象征坚韧与奢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哀伤,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友情的深厚与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意象分析
- 逻卒:象征离去的友人,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 犀甲:象征坚韧与防护,反映出诗人面对生活的勇气。
- 玉杯:象征奢华与珍贵,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 清泪:象征悲伤与失落,表达内心的痛苦。
- 丹心:象征忠诚与赤诚,表现出对友情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逻卒”指的是: A. 战士
B. 学者
C. 商人
D. 官员 -
“清泪寻常落”中“清泪”主要表达的是: A. 欢喜
B. 悲伤
C. 愤怒
D. 厌倦 -
诗中提到的“管鲍”象征: A. 奢华的生活
B. 深厚的友情
C. 失去的财富
D. 孤独的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 《夜泊牛津》(王维):探讨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现离别与孤独,但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探讨思乡情感,感受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