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碣石 曹勋 〔宋代〕
陟彼崇高,慨览遐宇。 前迹可究,兴亡可悟。 安得英雄,廓彼神武。 泽及飞沉,致馨梁甫。
白话文翻译:
登上那高耸的山巅,感慨地眺望辽阔的天地。 历史的足迹可以追溯,兴衰的道理可以领悟。 如何才能得到英雄,展现那神圣的武力。 恩泽普及万物,使梁甫山也充满馨香。
注释:
- 陟彼崇高:陟,登高。崇高,指高山。
- 慨览遐宇:慨,感慨。遐宇,辽阔的天地。
- 前迹可究:前迹,历史的足迹。究,追溯。
- 兴亡可悟:兴亡,国家的兴衰。悟,领悟。
- 安得英雄:安得,如何才能得到。英雄,杰出的人物。
- 廓彼神武:廓,展现。神武,神圣的武力。
- 泽及飞沉:泽,恩泽。飞沉,指万物,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
- 致馨梁甫:致,使。馨,香气。梁甫,山名,此处象征国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之时。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渴望,体现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渴望。诗中“前迹可究,兴亡可悟”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洞察,而“安得英雄,廓彼神武”则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深切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陟彼崇高,慨览遐宇”:通过登高望远的动作,展现了作者的胸怀和视野。
- “前迹可究,兴亡可悟”: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表达了作者对兴衰规律的深刻理解。
- “安得英雄,廓彼神武”: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希望他们能展现神圣的武力,保卫国家。
- “泽及飞沉,致馨梁甫”:希望英雄的恩泽能普及万物,使国家充满馨香。
修辞手法:
- 比喻:“陟彼崇高”比喻作者的胸怀和视野。
- 拟人:“致馨梁甫”将山拟人化,象征国家。
- 对仗:“前迹可究,兴亡可悟”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崇高:象征着作者的胸怀和视野。
- 遐宇:象征着辽阔的天地和历史的深远。
- 英雄:象征着国家的希望和力量。
- 神武:象征着神圣的武力和保卫国家的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陟彼崇高”中的“陟”是什么意思? A. 下降 B. 登高 C. 行走
- “前迹可究,兴亡可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深刻理解? A. 自然规律 B. 历史规律 C. 人生哲理
- “安得英雄,廓彼神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渴望? A. 和平 B. 英雄 C. 财富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曹勋的《临碣石》:两首诗都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