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2-04 14:1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蔡伸 〔宋代〕
琪树鸾栖花露重,依稀兰洞风光。
玉人相对自生凉。翠鬟琼珮,绰约蕊珠妆。
宝瑟声沈清梦觉,夜阑明月幽窗。
可堪襟袂惹余香。断云残雨,何处认高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境如梦,如幻。琪树上,鸾鸟栖息,花瓣上挂着沉重的露珠,隐约可见兰洞的风光。玉人(美人)面对面而坐,感到一阵清凉。她的翠发和琼佩,宛如蕊珠般妆饰精致。宝瑟的声音沉静,清梦被惊醒,夜晚已深,明月透过幽窗洒入。令人堪怜的是,衣襟轻轻拂过,留下了余香。断续的云和残雨,让人不知何处才能认出高唐的所在。
注释
- 琪树:美玉般的树,象征美好。
- 鸾: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美丽和吉祥。
- 兰洞:指兰花生长的地方,形容环境幽雅。
- 翠鬟:绿色的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琼珮:美丽的佩饰。
- 宝瑟:一种古代的乐器,声音优美。
- 高唐:传说中高唐山,象征理想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伸,字仲明,号青溪,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写词,风格清丽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及人情世态,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蔡伸的《临江仙》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夜景。在这一夜,诗人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中,琪树与鸾鸟的描绘,给人以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种自然之美与人间之美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词中“玉人相对自生凉”一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透出一种淡淡的清凉感。这里的“玉人”不仅是美人的象征,更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宝瑟的声音,夜月的明辉,无不渗透着一种宁静而又朦胧的情感。最后一句“何处认高唐”,则将这份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茫然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清新的自然美和细腻的人情描绘,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琪树鸾栖花露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场景,琪树上有鸾鸟栖息,花瓣上挂着露珠,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依稀兰洞风光:兰洞的风光若隐若现,进一步渲染出夜晚的神秘感。
- 玉人相对自生凉:美人面对面坐着,感受到一阵清凉,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翠鬟琼珮,绰约蕊珠妆:细致描绘了美人的妆容和装饰,增强了美的感觉。
- 宝瑟声沈清梦觉:乐器的声音沉静,打破了梦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打扰。
- 夜阑明月幽窗:夜深了,明月透过窗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可堪襟袂惹余香:衣襟轻拂,留下香气,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断云残雨,何处认高唐:在云雨交加中,感到迷茫,无法找到理想的归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露珠、月光)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翠鬟琼珮”和“宝瑟声沈”,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现实的感伤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琪树:象征美好与高洁。
- 鸾:美丽与吉祥的象征。
- 兰洞:幽静、典雅的自然环境。
- 玉人:理想化的美人,象征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 宝瑟:音乐与艺术的象征,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鸾”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鹰
- B. 鸟
- C. 狐狸
- D. 龙
-
填空题:诗中“玉人相对自生凉”中的“凉”主要表现了__的感觉。
-
判断题:整首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A. 对
- B. 错
答案:
- B
- 清凉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冯延巳的《浪淘沙》
诗词对比:
- 蔡伸《临江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蔡伸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通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