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
时间: 2025-01-26 23:3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英飘雪,弱柳弄新绿。冷冷画桥流水,风静波如縠。长记扁舟共载,偶近旗亭宿。渺云横玉。鸳鸯枕上,听彻新翻数般曲。此际魂清梦冷,绣被香芬馥。因念多感情怀,触处伤心目。自是今宵独寐,怎不添愁蹙。如今心足。风前月下,赖有斯人慰幽独。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花瓣像雪花一样飘落,柔弱的柳树开始吐出新绿。画桥下的流水寒冷,风平浪静,波面如绸。长久以来我记得,我们曾一起乘坐小舟,偶尔在旗亭下过夜。朦胧的云横在夜空中。鸳鸯枕边,我听到新翻的乐曲,清晰入耳。此时我的灵魂清醒,梦境也显得寒冷,绣被散发着香气。因而思念多情,触景生情更添伤感。今夜我独自入睡,怎能不感到忧愁?然而此时心已满足,在风前月下,唯有你我相依慰藉孤独的心灵。
注释:
- 梅英:梅花的花瓣,形容花瓣如雪般飘落。
- 弱柳:形容柳树柔弱的姿态。
- 冷冷画桥流水:形容桥下的流水清冷,增添了情景的清幽。
- 长记:长久以来的记忆。
- 扁舟:小舟,象征轻松和闲适的生活。
- 旗亭:一种亭子,通常悬挂旗帜,供人休息。
- 鸳鸯:比喻恩爱之人,通常表示爱情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伸,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细腻,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面对自然的美景和个人的情感,产生了触景生情的感慨,体现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爱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六么令》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与内心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梅花、柳树、流水等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营造了一个静谧而清新的氛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些自然意象之上,体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思考。
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活力。梅花的飘落与柳树的新绿形成鲜明对比,冷冷的画桥流水则增添了一丝幽静。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对与爱人同舟共泊时光的追忆。
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诗人在新翻乐曲的伴随下,思绪飞扬,情感愈发浓烈。刺痛心灵的孤独感在此时显得尤为强烈,但最终又因“心足”而感到慰藉,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词在美与愁、乐与孤之间游走,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英飘雪,弱柳弄新绿:梅花如雪般飘落,柳树开始吐出新芽,描绘春天的景象。
- 冷冷画桥流水,风静波如縠:描绘桥下流水的清冷,展现出静谧的氛围。
- 长记扁舟共载,偶近旗亭宿:回忆与爱人一起乘舟的美好时光。
- 渺云横玉:模糊的云朵横在空中,增添了夜的神秘感。
- 鸳鸯枕上,听彻新翻数般曲:在鸳鸯枕边,听着新翻的乐曲,感受温馨与惆怅交织。
- 此际魂清梦冷,绣被香芬馥:此时心境清明,梦境却显得寒冷,绣被散发香气。
- 因念多感情怀,触处伤心目:因思念而感伤,触景生情更添伤感。
- 自是今宵独寐,怎不添愁蹙:今夜独自入睡,怎能不感到忧愁?
- 如今心足,风前月下,赖有斯人慰幽独:但此刻心已满足,风前月下,唯有相爱之人相伴,填补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飘雪,柔柳弄绿,形象生动。
- 对仗:如“梅英飘雪,弱柳弄新绿”形成优美的对仗结构。
- 拟人: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情感色彩,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爱情的回忆,以及在孤独中找到慰藉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当前生活的满足,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春天的来临。
- 柳树:象征柔情与生机,代表春天的温柔。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鸳鸯:象征爱情的美好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梅英飘雪”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春天的温暖
- B. 梅花的飘落
- C. 柳树的生长
-
诗人回忆与爱人一起做什么?
- A. 赏花
- B. 乘舟
- C. 读书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蔡伸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蔡伸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挖掘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