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时间: 2025-01-26 23:5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作者:蔡伸 〔宋代〕
记得南楼三五夜,曾听凤管昭华。
尊前此际重兴嗟。
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
珍重主人留客意,厌厌缓引流霞。
夜闲银汉淡天涯。
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在南楼的三五佳节之夜,曾经听到凤凰的管乐声。
此时在酒杯前重重感叹。
那白皙的月亮本是有着遗恨,却被烟雾轻易遮掩。
珍惜主人留客的好意,慢慢地引导我去看流云的霞光。
夜晚的银河淡淡地横亘在天边。
亭亭的丹桂在月下显现,斜斜的玉绳如同银河挂在空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楼:指南方的楼阁,象征高远和幽静。
- 三五夜: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即中秋节的夜晚。
- 凤管:古代乐器,象征悠扬的乐声。
- 素娥:指月亮,传说中的嫦娥。
- 烟霭:指烟雾和云气。
- 珍重:珍惜,重视。
- 流霞:流动的霞光。
- 银汉:银河,象征着遥远的天际。
- 丹桂:桂花,常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
- 玉绳:比喻银河,形状如绳索。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月亮的象征,常用于表达对爱情和孤独的思念。
- 桂花:象征着团圆、思念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而闻名。其诗作风格清新、典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恰逢与友人沈文伯聚会,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及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诗中流露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是一首典雅动人的中秋词,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回忆往昔的南楼之夜,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怀旧情绪,尤其是“凤管昭华”一句,展现了当时的音乐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接下来的“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则将月亮的孤独与恨意传达得淋漓尽致,反映出诗人在中秋之夜对美好事物的感慨。接着,诗人珍惜主人之情,缓缓引导着流霞,展现出一种闲适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句通过描绘银河与丹桂,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南楼三五夜:开篇回忆,设定了时间和地点,表达对美好夜晚的怀念。
- 曾听凤管昭华:提到美妙的音乐,增添了诗的氛围。
- 尊前此际重兴嗟:在酒前感叹,流露出对往事的感慨。
- 素娥端有恨:将嫦娥比作素洁的月亮,暗指孤独与遗憾。
- 烟霭等闲遮:烟雾轻易遮蔽月亮,象征着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 珍重主人留客意:表达对主人邀请的感激之情。
- 厌厌缓引流霞:慢慢引导流霞,体现了生活的悠闲。
- 夜闲银汉淡天涯:描绘夜空的宁静与广阔,带有一丝孤独感。
- 亭亭丹桂现:丹桂在月光下绽放,代表着团圆与美好。
- 耿耿玉绳斜:银河如玉绳般斜挂,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素娥”,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绘,使自然景物具备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珍视,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楼:象征高远与幽静。
- 凤管:音乐的象征,传达情感。
- 素娥:月亮,象征孤独与遗憾。
- 流霞: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 银汉:银河,象征遥远与神秘。
- 丹桂:象征团圆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江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蔡伸
D. 杜甫 -
“素娥端有恨”中“素娥”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A. 西游记的白骨精
B. 传说中的嫦娥
C. 红楼梦的林黛玉
D. 水浒传的李逵 -
诗中提到的“丹桂”通常与哪个节日有关?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D. 清明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中秋之夜的美好与思念。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中秋的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比较蔡伸的《临江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以中秋为背景,但蔡伸更注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往昔的追忆,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两首诗在情感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经典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秋节的诗歌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