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1-27 03:25:53

楼上风高翠袖寒。

碧云笼淡日,照阑干。

绿杨芳草恨绵绵。

长亭路,何处认征鞍。

晓镜懒重看。

鬓云堆凤髻,任阑珊。

鸾衾鸳枕小屏山。

人如玉,忍负一春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作者: 蔡伸 〔宋代〕

楼上风高翠袖寒。
碧云笼淡日,照阑干。
绿杨芳草恨绵绵。
长亭路,何处认征鞍。
晓镜懒重看。
鬓云堆凤髻,任阑珊。
鸾衾鸳枕小屏山。
人如玉,忍负一春闲。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微风送来寒意,翠袖轻盈而寒冷。
淡淡的阳光被碧云笼罩,照耀着栏杆。
绿杨和芳草让人心中怅惘,思念绵绵无尽。
长亭的路上,何处能找到那曾经的征马?
早晨的镜子懒得再去照看,
鬓发堆成凤髻,任凭它披散。
鸾衾和鸳枕在小屏山上,
人似玉,怎忍心辜负这一春的闲适时光。

注释

  • 翠袖:指青色的衣袖,形容女子的衣着。
  • 碧云:指青色的云彩,象征美好的天气。
  • 长亭路:长亭是古代送行的地方,常与离别相关。
  • 征鞍:指骑马出征时所用的鞍具,象征着远行。
  • 晓镜:晨起时用的镜子,暗示早晨的懒散。
  • 鬓云堆凤髻:形容女子的发髻,堆积得如云彩般美丽。
  • 鸾衾鸳枕:鸾和鸳都是美好的鸟,象征美好的爱情与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极富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小重山》是蔡伸在春日时节写成的一首词。诗中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展现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抒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感受和无尽思念。开篇以“楼上风高翠袖寒”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的楼阁,风拂过衣袖,带来一丝寒意,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情绪。接着,诗人描绘了淡日笼罩下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

“绿杨芳草恨绵绵”一句,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惆怅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长亭路的提及则更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渗透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向自我,表现出一种懒散与无奈的情感,早晨的镜子和鬓云凤髻的描写,展示了对自己形象的放任与无所谓,反映了内心的失落与疲惫。

最后两句,借助鸾衾鸳枕的意象,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期盼与珍惜,而“人如玉,忍负一春闲”则道出诗人对爱情与生活的珍视,尽管有种种烦恼,但仍希望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上风高翠袖寒:描述高楼上清风拂袖的寒意,设定了场景的冷清。
  • 碧云笼淡日,照阑干:描绘了淡日被碧云遮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绿杨芳草恨绵绵:绿杨和芳草引发的思念,显示出对春日的无尽眷恋。
  • 长亭路,何处认征鞍:长亭与征鞍的提及,暗示离别与远行的情感。
  • 晓镜懒重看: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形象的懒散态度,反映内心的疲惫。
  • 鬓云堆凤髻,任阑珊:描绘美丽的发髻,但却显得无所用心,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鸾衾鸳枕小屏山:象征美好的爱情与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画面。
  • 人如玉,忍负一春闲:表达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不愿辜负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如玉”,将人比作美玉,突显其珍贵与美好。
  • 拟人:如“鬓云堆凤髻”,赋予鬓发以生命,增强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有对无常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袖:象征青春与美丽。
  • 碧云:代表柔和的自然环境。
  • 长亭:象征离别与思念。
  • 鸾衾鸳枕:象征爱情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重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蔡伸
    • C. 苏轼
  2. 诗中“长亭路,何处认征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离别的无奈
    • C. 对美食的喜爱
  3. “晓镜懒重看”中“懒重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关心
    • B. 疲惫与无所谓
    •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离愁别绪,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但更加细腻和婉约。
  • 《江城子》:则以豪放的笔调表达对往事的深切回忆。

这些作品在主题上都涉及到离别与思念,但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源与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