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桥西一水曲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白话文翻译:
在桥的西边,一条水流蜿蜒而过,流向村庄;
岸边的楼阁上,浮萍漂浮,绿意盎然。
住在石湖的人却不常来,
藕花在不同的地方竞相开放,仿佛在开新门。
注释:
- 桥西:指桥的西边。
- 一水:指一条河流或水流。
- 曲通村:水流曲折地通向村庄。
- 岸阁:岸边的楼阁。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漂浮在水面上。
- 绿有痕:水面上浮萍留下的绿色痕迹。
- 家住石湖:住在石湖的家庭。
- 人不到:这里的人很少到(这个地方)。
- 藕花:指荷花,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 别开门:形容荷花在不同的地方盛开,像是打开了一扇扇新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藕花”作为荷花的代称,常被用来象征清纯和美丽。在古诗中,荷花常常与诗人的情感和生活观念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及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兼具文人气质。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第一句“桥西一水曲通村”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水流蜿蜒,带着村庄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第二句“岸阁浮萍绿有痕”则通过细致的观察,体现了水边浮萍的生机,仿佛在暗示生命的脆弱与坚持。
第三句“家住石湖人不到”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石湖虽美,但人却不常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最后一句“藕花多处别开门”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藕花的盛开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遇,似乎暗示着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生活变化的感慨,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桥西一水曲通村:在桥的西边,有一条弯曲的水流流向村庄,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 岸阁浮萍绿有痕:岸边的楼阁上漂浮着绿意盎然的浮萍,展现了生机与美感。
- 家住石湖人不到:住在石湖的人却很少来这里,暗示距离与孤独感。
- 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在不同地方盛开,象征着生活的多样与变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藕花比作开启的新门,象征着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桥西一水曲通村”与“岸阁浮萍绿有痕”。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浮萍:象征脆弱和生命的无常。
- 藕花:象征纯洁、美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桥西一水曲通村”意指什么?
- A. 一条水流流向村庄
- B. 村庄的名字
- C. 桥的样子
- D. 诗人的家乡
-
诗中提到的“藕花”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美好与希望
- C. 乡愁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夏日绝句》(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风格上更为沉重与感伤。
- 《江南春》(温庭筠):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风格上更加轻快和抒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