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物丹丘秀,才华迈选优。 青藜行照坐,白玉遽成楼。 数不登知命,言犹见告猷。 词林根柢在,三凤看鸣啾。
白话文翻译:
他的形象如丹丘般秀美,才华超越了众多优秀之人。 青藜杖的光芒照亮了座位,白玉般的建筑迅速建成。 命运的数字未能登上知晓,言语中仍可见到他的智谋。 在文坛的根基稳固,三只凤凰般的才华正在鸣叫。
注释:
- 丹丘:神话中的仙境,此处比喻人物形象美好。
- 青藜:古代传说中神仙所持的杖,象征智慧和长寿。
- 白玉遽成楼:形容建筑迅速建成,比喻才华横溢。
- 知命:知晓命运,指命运的安排。
- 告猷:提出策略或建议。
- 词林:指文坛,文学界。
- 三凤:比喻三位才华出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此诗为挽诗,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纪念已故的军器监簿周公子及而作,通过赞美其才华和品德,表达对其早逝的惋惜和对其家族的安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周公子及的才华和品德的赞美,展现了其卓越的形象。首句以“丹丘”比喻其美好形象,次句以“青藜”和“白玉”形容其才华和成就。后两句表达对其命运的无奈和对其实际贡献的认可。最后两句以“词林”和“三凤”比喻其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整体情感深沉,语言典雅,是对逝者的高度赞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人物丹丘秀”,以“丹丘”比喻周公子及的美好形象,展现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 次句“才华迈选优”,直接赞美其才华出众,超越常人。
- 第三句“青藜行照坐”,以“青藜”象征智慧,形容其才华照亮周围。
- 第四句“白玉遽成楼”,以“白玉”比喻其才华,形容其成就迅速。
- 第五句“数不登知命”,表达对其命运的无奈,未能充分展现其才华。
- 第六句“言犹见告猷”,指出其虽逝,但其智慧和策略仍为人所记。
- 最后两句“词林根柢在,三凤看鸣啾”,以“词林”和“三凤”比喻其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预示其才华将继续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丘”、“青藜”、“白玉”等,形象生动。
- 对仗:如“青藜行照坐,白玉遽成楼”,语言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周公子及的赞美,表达对其早逝的惋惜和对其实际贡献的认可,同时也展现了对其家族的安慰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丹丘:象征美好和超凡脱俗。
- 青藜:象征智慧和长寿。
- 白玉:象征才华和成就。
- 词林:象征文坛和文学成就。
- 三凤:象征才华出众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丹丘”比喻的是什么? A. 智慧 B. 美好形象 C. 长寿
- “青藜行照坐”中的“青藜”象征什么? A. 智慧 B. 长寿 C. 成就
- “白玉遽成楼”中的“白玉”比喻什么? A. 才华 B. 成就 C. 美好形象
- “词林根柢在”中的“词林”指什么? A. 文坛 B. 文学成就 C. 智慧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梦李白二首》:表达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廖行之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逝者才华和品德的赞美,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