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2-04 15:31:49

春烟澹澹生春水。

曾记芳洲兰棹舣。

岸花香到舞衣边,汀草色分歌扇底。

棹沈云去情千里。

愁压双鸳飞不起。

十年春事十年心,怕说湔裙当日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高观国 〔宋代〕
春烟澹澹生春水。曾记芳洲兰棹舣。
岸花香到舞衣边,汀草色分歌扇底。
棹沈云去情千里。愁压双鸳飞不起。
十年春事十年心,怕说湔裙当日事。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烟雾轻轻飘荡,在春水中荡漾。曾经记得在芳香的洲边,兰舟停泊。
岸边的花香飘散,飘到舞衣的边缘,汀滩上的草色映入歌扇的底部。
船桨在云中沉去,情思千里之外。愁苦压在双鸳的心头,飞不起来。
十年的春天,十年的心事,怕说起当日裙子被水弄湿的事情。

注释:

  • 春烟:春天的烟雾,形容春天的气息。
  • 芳洲:指花香四溢的洲滩。
  • 兰棹:兰色的船桨,象征着美好和清雅。
  • 舞衣:指舞蹈时穿的衣服,代表着青春与活力。
  • 汀草:河边的草,描绘自然的生机。
  • 双鸳:指成双的鸳鸯,象征情侣。
  • 湔裙:指裙子被水弄湿,带有一种惆怅和怀念的情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十年春事十年心”,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逝去爱情的感伤,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观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情感与人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人交游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寄托了对往昔青春的追忆,反映出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玉楼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恋爱的柔情,同时又透出淡淡的忧伤。开篇“春烟澹澹生春水”以春天的景色引入,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随着“曾记芳洲兰棹舣”,诗人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情感由此升华。
岸边的花香和草色交织,渲染出一种青春的气息,然而随着“棹沈云去情千里”,情感的距离感逐渐显现,愁苦的情绪在随后的描写中愈加浓烈。
最后,通过“十年春事十年心”,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时间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高观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烟澹澹生春水:描写春天的烟雾如轻纱般飘荡,渲染出春水的柔和。
  2. 曾记芳洲兰棹舣:回忆往日在美丽的洲滩上,兰船停泊的情景,充满了怀旧之情。
  3. 岸花香到舞衣边:自然的花香飘散,仿佛触动了舞者的心情。
  4. 汀草色分歌扇底:草色映衬着歌扇,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5. 棹沈云去情千里:船桨沉入云雾中,情感似乎飘散千里,增添了离愁。
  6. 愁压双鸳飞不起:鸳鸯因愁苦而难以飞翔,象征着爱情的困顿。
  7. 十年春事十年心:十年的时光与心事,流露出对过往的深切思念。
  8. 怕说湔裙当日事:不愿提及当年裙子被水弄湿的往事,反映出对过去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烟”比喻春天的气息。
  • 拟人:如“愁压双鸳”,赋予鸳鸯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变化,折射出一种浓厚的伤感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烟:象征春天的轻柔与变化。
  • 兰棹:代表清雅与美好的回忆。
  • 岸花香: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爱情的芬芳。
  • 双鸳:象征着爱情与伴侣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棹”指的是什么颜色的船桨?

    • A) 红色
    • B) 兰色
    • C) 绿色
    • D) 黑色
  2. “十年春事十年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亲人的思念
  3. 诗中“愁压双鸳”中的“双鸳”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家庭
    • C) 爱情
    • D) 事业

答案:

  1. B) 兰色
  2. A) 对过去的怀念
  3. C) 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高观国的《玉楼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但李清照的诗词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复杂,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高观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