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三首》

时间: 2025-01-10 21:52:33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

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

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

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素白的丝带落在金色的地上,窗边捧起飘飞的尘埃。偷偷取走了凤凰形状的钗子,在门前向过往的行人乞讨。新长出的青丝发,发出哑哑的、聪明的言语。跟随人们敲打铜镜,在街头试图拯救那轮明月。东家新生的孩子,与我同时出生。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的心意变得熟悉,长大后互相称呼名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素丝:指白色的丝带。
  • 金地:指金色的地面。
  • 掬:捧起。
  • 凤凰钗:一种装饰有凤凰图案的发钗。
  • 哑哑:形容声音低沉不清晰。
  • 黠:聪明。
  • 铜镜:古代的镜子,多为铜制。
  • 救明月:比喻试图改变或挽救某种状况。

典故解析:

  • 偷得凤凰钗:可能暗指某种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珍贵物品。
  • 街头救明月:比喻试图改变或挽救某种看似无法改变的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清新自然、含蓄深邃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观察和同情,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和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素丝带金地”和“窗间掬飞尘”描绘了一个贫寒而又不失优雅的环境,而“偷得凤凰钗”则暗示了主人公的无奈和机智。后文通过“新长青丝发”和“哑哑言语黠”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展现了她的聪明和坚韧。最后两句“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则表达了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丝带金地:描绘了一个贫寒而又不失优雅的环境。
  • 窗间掬飞尘: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 偷得凤凰钗:暗示了主人公的无奈和机智。
  • 门前乞行人:展现了主人公的困境。
  • 新长青丝发: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 哑哑言语黠: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和坚韧。
  • 随人敲铜镜: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 街头救明月:比喻试图改变或挽救某种状况。
  • 东家新长儿:表达了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 与妾同时生: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 并长两心熟: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希望。
  • 到大相呼名: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街头救明月”比喻试图改变或挽救某种状况。
  • 拟人:如“哑哑言语黠”赋予主人公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素丝带金地”与“窗间掬飞尘”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和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丝:象征纯洁。
  • 金地:象征财富。
  • 凤凰钗:象征珍贵。
  • 青丝发:象征青春。
  • 铜镜:象征现实。
  • 明月:象征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偷得凤凰钗”暗示了什么? A. 主人公的无奈和机智 B. 主人公的贪婪 C. 主人公的贫穷 答案:A

  2. 诗中“街头救明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3. 诗中“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表达了什么? A. 主人公的孤独 B. 主人公的希望 C. 主人公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石壕吏》:同样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 白居易的《卖炭翁》:同样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石壕吏》与于鹄的这首诗都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而于鹄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和坚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