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螳螂歌》
时间: 2025-04-27 08:1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螳螂歌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清晨洗面开篷门,
巨螳螂在水上奔。
前怒两臂秋竹竿,
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
挈取四角沉重渊。
柳上螳螂工捕蝉,
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
捕鳣何曾得鱼吃。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洗脸后打开篷门,
巨大的水螳螂在水面上奔跑。
它前方伸出两只臂膀如秋天的竹竿,
后面拖着一肚子如春天渔船般的身躯。
偶然间捡到一张破的蛛网,
四角沉重,仿佛被水淹没。
柳树上的螳螂善于捕蝉,
而水中的螳螂善于捕鳣。
捕蝉时它每次都能得到蝉食,
而捕鳣却从来没有吃到过鱼。
注释
- 水螳螂: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昆虫,以水中小鱼为食。
- 清晨洗面:指早晨时分,象征着一天的新开始。
- 开篷门:打开栅栏或窗户,代表开放和迎接新事物。
- 秋竹竿:比喻螳螂的前肢,表现出一种刚毅的形象。
- 春渔船:比喻螳螂的腹部,寓意丰盈与生机。
- 捕蝉、捕鳣:分别指捕捉蝉和鱼,反映了不同的生存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83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特别是水乡风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生活中的小事入诗,表现出深厚的生活积累与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水乡时,目睹水螳螂在晨光中的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句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水螳螂歌》是一首描绘水乡生物的诗作,通过水螳螂这一形象,展现了诗人在清晨时的观察与思考。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水螳螂的形态与捕食行为。前四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水螳螂的巨大与灵动,仿佛让读者看到了它在水面上跃动的样子。后面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柳上螳螂和水上螳螂的不同生存方式,既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存与捕食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反映了捕食的无奈与艰辛,暗示了自然界生存的残酷,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晨洗面开篷门:描绘清晨的宁静与新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 巨螳螂在水上奔:生动描绘了水螳螂的形象,体现出其灵动。
- 前怒两臂秋竹竿:比喻螳螂的前肢,表现出一种力量感。
- 后拖一腹春渔船:比喻其腹部的丰盈,象征着生机。
- 偶然拾得破蛛网:突显出生活中的偶然与细节。
- 挈取四角沉重渊:表现出水的沉重感,暗示潜在的危险。
- 柳上螳螂工捕蝉:描绘柳树上的螳螂,展现自然的生存之道。
- 水上螳螂工捕鳣:形成对比,体现出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 捕蝉顿顿得蝉食:强调捕蝉的成功与满足。
- 捕鳣何曾得鱼吃:反映出捕食的艰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螳螂的臂膀和腹部比作竹竿和渔船,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形成韵律美。
- 拟人:赋予螳螂以人的行为,增强了亲切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水螳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生存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螳螂:象征自然的奇妙与生命的坚韧。
- 清晨: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柳:象征柔韧与生命力。
- 蛛网:暗示生活中的偶然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螳螂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秋竹竿
B. 春渔船
C. 破蛛网
D. 柳树 -
诗中提到的捕蝉和捕鳣,哪种捕食行为获得了成功? A. 捕蝉
B. 捕鳣 -
诗人通过观察水螳螂的行为,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和谐
B. 生命的脆弱
C. 捕食的无奈
D. 以上都是
答案:
- A, B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的诗作,描绘了秋夜的美景。
- 《夜泊牛头》: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水乡的夜晚。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水螳螂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注重细微的生物观察,后者则强调壮阔的山川气势。
- 比较两者的写作风格,杨万里更多采用细腻的描写,而李白则常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精华》: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精选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