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对月怀斯远》

时间: 2025-01-11 16:50:50

旱后虽逢月,方忧未觉佳。

雨余当委照,此趣熟能加。

更觉湖边宅,遥知海上槎。

绝嗟同味少,莫遣寸心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对月怀斯远 赵蕃 〔宋代〕

旱后虽逢月,方忧未觉佳。 雨余当委照,此趣熟能加。 更觉湖边宅,遥知海上槎。 绝嗟同味少,莫遣寸心遐。

白话文翻译:

久旱之后虽然看到了月亮,但起初并未感到多么美好。 雨过天晴,月亮应当更加明亮,这种乐趣谁能比拟呢? 更加觉得湖边的住宅清幽,遥想着海上漂泊的木筏。 非常感叹与知己的相聚太少,不要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注释:

  • 旱后:指久旱之后。
  • 方忧:起初的忧虑。
  • 雨余:雨过天晴之后。
  • 委照:指月光的照射。
  • 湖边宅:指作者自己的住所。
  • 海上槎:比喻远行或漂泊。
  • 绝嗟:非常感叹。
  • 同味:指与知己的相聚。
  • 莫遣:不要让。
  • 寸心遐: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后期著名诗人,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并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久旱之后,雨过天晴的夜晚,对着月亮思念远方的朋友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深切思念。首两句写久旱之后虽然看到了月亮,但起初并未感到多么美好,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中间两句写雨过天晴,月亮应当更加明亮,这种乐趣谁能比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两句写更加觉得湖边的住宅清幽,遥想着海上漂泊的木筏,非常感叹与知己的相聚太少,不要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旱后虽逢月,方忧未觉佳:久旱之后虽然看到了月亮,但起初并未感到多么美好,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虑。
  • 雨余当委照,此趣熟能加:雨过天晴,月亮应当更加明亮,这种乐趣谁能比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更觉湖边宅,遥知海上槎:更加觉得湖边的住宅清幽,遥想着海上漂泊的木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 绝嗟同味少,莫遣寸心遐:非常感叹与知己的相聚太少,不要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海上槎”比喻远行或漂泊。
  • 对仗:“旱后虽逢月,方忧未觉佳”与“雨余当委照,此趣熟能加”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雨后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月: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雨:象征着洗涤和新生。
  • 湖边宅:象征着清幽和宁静。
  • 海上槎:象征着远行和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上槎”比喻什么? A. 远行或漂泊 B. 船只 C. 月亮 D. 湖边宅

  2. 诗中“雨余当委照”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远行或漂泊的思念 D. 对久旱的忧虑

  3. 诗中“绝嗟同味少”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远行或漂泊的思念 D. 对久旱的忧虑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蕃《雨后对月怀斯远》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苏轼的诗更加注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