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谿有三士,求识自初年。才大俱诗伯,公惟愧饮仙。结交期耐久,过我地忘偏。惭愧衡门下,今成顿有边。
白话文翻译: 在荆谿有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从年轻时就相互寻求认识。他们才华横溢,都是诗坛的佼佼者,而我只能自愧不如,像是个饮酒作乐的仙人。我们结交期望能够长久,他们来到我的地方,我感到无比荣幸,忘记了偏见。我感到惭愧,因为我在简陋的门前,现在却突然有了边界。
注释:
- 荆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生活的地方。
- 三士:指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 诗伯:诗坛的领袖或杰出人物。
- 饮仙:比喻饮酒作乐,逍遥自在的人。
- 衡门:简陋的门,比喻简朴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荆谿与两位朋友子进和子仪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与两位朋友子进和子仪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敬佩以及对自己境遇的谦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自身境遇的谦逊态度。诗中“荆谿有三士”一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关系。“才大俱诗伯,公惟愧饮仙”则进一步以诗伯和饮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朋友们的才华横溢和诗人的自谦。最后两句“惭愧衡门下,今成顿有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简朴生活的自嘲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谿有三士,求识自初年:在荆谿这个地方,有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从年轻时就相互寻求认识。
- 才大俱诗伯,公惟愧饮仙:他们的才华横溢,都是诗坛的佼佼者,而我只能自愧不如,像是个饮酒作乐的仙人。
- 结交期耐久,过我地忘偏:我们结交期望能够长久,他们来到我的地方,我感到无比荣幸,忘记了偏见。
- 惭愧衡门下,今成顿有边:我感到惭愧,因为我在简陋的门前,现在却突然有了边界。
修辞手法:
- 比喻:“才大俱诗伯”和“公惟愧饮仙”使用了比喻手法,分别将朋友比作诗坛的领袖和诗人自己比作饮酒作乐的仙人,形象生动。
- 对仗:“结交期耐久,过我地忘偏”中“结交”与“过我地”,“期耐久”与“忘偏”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自谦。诗人通过描绘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自身境遇的谦逊态度,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荆谿:象征着诗人与朋友相识相知的地方。
- 诗伯:象征着朋友的才华和诗坛的地位。
- 饮仙:象征着诗人自己的逍遥自在和自谦态度。
- 衡门:象征着诗人简朴的生活环境和谦逊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三士”指的是什么? A. 三位诗人 B. 三位朋友 C. 三位官员 答案:B
-
“公惟愧饮仙”中的“饮仙”比喻什么? A. 饮酒作乐 B. 诗人的才华 C. 诗人的地位 答案:A
-
“惭愧衡门下”中的“衡门”象征什么? A. 简朴的生活环境 B. 豪华的住所 C. 诗人的地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身境遇的谦逊态度,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