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望山前几钓篷,不惟能雨又能风。吾身故作魏王瓠,爱此沿洄敏似鸿。
白话文翻译:
在夷望山前,有几个钓鱼的小篷船,它们不仅能避雨,还能抵御风。我把自己比作魏王瓠,喜爱这种沿着河流回旋的敏捷如同鸿雁。
注释:
字词注释:
- 夷望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旅行途中的一个地标。
- 钓篷:指钓鱼时用来遮阳避雨的小篷船。
- 魏王瓠:比喻自己,瓠即葫芦,魏王瓠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大而无用之物,此处诗人自嘲。
- 沿洄:沿着河流回旋。
- 敏似鸿:敏捷如同鸿雁。
典故解析:
- 魏王瓠: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用魏王赠送的大葫芦种子长成的大葫芦比喻大而无用之物,诗人借此自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从桃川到辰州的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夷望山前的钓篷船和诗人自比魏王瓠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不惟能雨又能风”一句,既描绘了钓篷船的实用功能,也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而“吾身故作魏王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爱此沿洄敏似鸿”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夷望山前几钓篷”,描绘了夷望山前的钓篷船,营造了一种宁静的山水画面。
- 第二句“不惟能雨又能风”,通过钓篷船的功能,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 第三句“吾身故作魏王瓠”,诗人自比魏王瓠,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自嘲。
- 第四句“爱此沿洄敏似鸿”,通过“沿洄敏似鸿”的意象,强化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自比魏王瓠,用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自嘲。
- 拟人:通过钓篷船的功能,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状的自嘲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篷:宁静的山水画面,生活的适应能力。
- 魏王瓠:对自由的渴望,对现状的自嘲。
- 沿洄敏似鸿: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魏王瓠”出自哪部作品? A. 《庄子·逍遥游》 B. 《论语》 C. 《孟子》 D. 《诗经》
-
诗中“沿洄敏似鸿”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状的不满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风光的恐惧 D. 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涧上》: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六》与韩淲《涧上》: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了一层自嘲和对现状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庄子》:了解“魏王瓠”的典故出处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