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萧彦毓梅坡诗集》

时间: 2025-02-04 15:42:58

西昌有客学南昌,衣钵真传怏阁旁。

坡底诗人梅底醉,花为句子蕊为章。

想渠蹋月枝枝瘦,赠我盈编字字香。

若画江西後宗脉,不愁禽贼不禽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跋萧彦毓梅坡诗集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昌有客学南昌,衣钵真传怏阁旁。
坡底诗人梅底醉,花为句子蕊为章。
想渠蹋月枝枝瘦,赠我盈编字字香。
若画江西后宗脉,不愁禽贼不禽王。


白话文翻译:

在西昌有位客人学习南昌的诗词,真正的传承就在怏阁旁。
梅坡的诗人醉卧于梅花之下,花朵成为了句子,花蕊则成了诗章。
我想他在月下踩着瘦枝,赠给我满编的香字。
若是把江西的后宗脉画出来,就不怕禽鸟和贼人来侵犯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怏阁: 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可能是某个有名的书院或阁楼。
  • 梅底: 指梅树下,形容诗人醉卧于梅花之下。
  • 蹋月: 蹋,意为踩踏;月下指夜晚的场景。
  • 盈编: 满满的编织,形容字句丰富。

典故解析:

  • 梅坡: 可能指代一个有名的梅花生长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灵感的来源。
  • 禽贼: 可引申为对外敌的恐惧和戒备,表达了一种守护之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1235),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借用梅花的意象,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及对友人的赞赏。


诗歌鉴赏:

此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联的形式,每联都紧密围绕着诗人对梅坡和友人的赞美。开头两句引入了外部环境,营造出一种学习和传承的氛围,表现出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随后提到的“梅底醉”,则是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诗人的悠然自得和创作灵感的来源。最后两句通过想象和画面感,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与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诗人特有的情感深度和对文化的尊重。诗中的梅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灵感的化身,激发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人将梅花与字句相结合,强调了诗歌创作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昌有客学南昌: 描述有位在西昌的客人学习南昌的诗文。
  2. 衣钵真传怏阁旁: 指出真正的诗歌传承在于书院旁,表现出对知识的重视。
  3. 坡底诗人梅底醉: 诗人沉醉于梅花之下,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4. 花为句子蕊为章: 将梅花比作诗句,展示了诗歌的灵感来源。
  5. 想渠蹋月枝枝瘦: 想象诗人在月光下,踩着瘦弱的梅枝,画面生动。
  6. 赠我盈编字字香: 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字句满载着香气,象征诗的美好。
  7. 若画江西后宗脉: 提到如果能画出江西的文化脉络。
  8. 不愁禽贼不禽王: 表达对文化传承的信心,不怕外敌的侵扰。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为句子蕊为章”,用梅花比喻诗句。
  • 拟人: 拟人化的描写,让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梅花的意象,诗人展示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赞美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的创作灵感。
  • 月光: 代表宁静、思索的时刻,暗示创作时的灵感涌现。
  • 诗人: 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怏阁”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昌
    • B. 南昌
    • C. 江西
    • D. 不确定
  2. 诗人将梅花比作什么?

    • A. 友人
    • B. 诗句
    • C. 自然
    • D. 酒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外敌的恐惧
    • B. 对文化传承的信心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同样描写自然的王维与杨万里的诗作,前者多以山水为主,后者则更倾向于田园与文化的融合,表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