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这天容易生病,我心中却感到一阵轻松。
我总是怀念故乡,那里烟火气息弥漫在晴朗的河畔。
杏子粥还可以吃,榆树的羹汤已经稍微煮好了。
唯有怨恨亲友不在身边,无法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春年。
注释:
- 冷食:指寒食节,古代习俗,禁止生火做饭,吃冷食。
- 忻然:心中愉快、舒畅的样子。
- 故郡:指故乡。
- 烟火:指生活气息,通常指炊烟。
- 杏粥:用杏子做的粥。
- 榆羹:用榆树叶做的羹汤。
- 乖亲燕:亲友不在身边。
- 芳年:美好的春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涧冷,生于长安,曾任职于地方官吏。韦应物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代表作有《滁州西涧》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寒食节是一个祭祀先祖、追忆逝者的日子,诗中对亲友的怀念与思乡之情交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清明日忆诸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展示了韦应物对亲情和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冷食方多病”点出寒食节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寒冷与生病的无奈,但接着“开襟一忻然”却又展现出一种内心的释然与宁静,似乎在夹杂着对往日的回忆与对当下的感慨。
诗中“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让人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生活的气息,烟火象征着家常的温馨和团聚的美好。接下来的“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则通过具体的食物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平淡与温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生活依然得以维持。
而最后两句“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遗憾,强化了诗的主题。这种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温情与悲凉的气息,体现了韦应物细腻的感情描写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冷食方多病:在寒食节这天,生病的人特别多。
- 开襟一忻然:虽然生病,但我却感到心中轻松愉快。
- 终令思故郡:这使我不由自主地怀念故乡。
- 烟火满晴川:故乡的炊烟在晴朗的河畔弥漫,生活气息浓厚。
- 杏粥犹堪食:杏子粥还可以吃,表示生活尚可。
- 榆羹已稍煎:榆树羹已经稍微煮好,透露出生活的细节。
- 唯恨乖亲燕:唯有怨恨亲友不在身边。
- 坐度此芳年:无法和亲友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春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杏粥”和“榆羹”形成对比,突出生活的细腻。
- 意象:通过“烟火”与“杏粥”等意象,展示生活的温暖与亲情的缺失。
- 叠字:如“坐度”中的“坐”字,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现了在节日里对团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 冷食:象征着节日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与情感。
- 烟火:象征着生活的温暖与亲情的团聚。
- 杏粥与榆羹:具体的食物意象,传达出家庭的温馨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冷食方多病”意指什么?
A. 天气寒冷
B. 节日生病的人多
C. 食物不好 -
“唯恨乖亲燕”中“乖”字的意思是?
A. 乖巧
B. 相隔、分离
C. 乖戾 -
诗中提到的食物包括?
A. 粽子、饺子
B. 杏粥、榆羹
C. 米饭、面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韦应物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细节,而杜甫则更强调国事与家国情怀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韦应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