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移居三层楼上作》
时间: 2025-04-28 01:18: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移居三层楼上作
作者: 汪东
惊风吹浪高于屋。
一发遥山青断续。
苍茫时见海鸥飞,
宛转羞窥梁燕宿。
芭蕉渐渐舒浓绿。
愁蔽纱窗妨远瞩。
不辞更上一层楼,
秪为欲穷千里目。
白话文翻译
狂风卷起浪潮,涌动得比房屋还高。
远处的青山隐约可见,时断时续。
在苍茫的天际能偶尔看到海鸥飞翔,
而那梁上的燕子羞涩地窥视着。
芭蕉树渐渐地舒展出浓郁的绿色,
愁苦的情绪遮蔽了纱窗,妨碍了视野。
我毫不犹豫地再上一层楼,
只为想要尽情地眺望千里之外的美景。
注释
- 惊风: 指强烈的风。
- 浪高于屋: 浪潮高过屋顶,表达风浪的猛烈。
- 遥山青断续: 远处的青山时隐时现,形容山影的模糊。
- 苍茫: 形容广阔而朦胧的景象。
- 海鸥: 通常在海边活动的鸟,象征自由。
- 宛转: 形容飞翔的姿态柔和而婉转。
- 羞窥: 羞怯地窥视。
- 芭蕉: 一种热带植物,象征生机。
- 愁蔽: 因愁苦而遮蔽。
- 纱窗: 透光的窗户,象征视野。
- 穷千里目: 形容尽情地远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活跃于诗歌创作,作品风格清新洒脱,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汪东移居三层楼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遥远事物的向往。面对高楼的景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渺小,激发了更高的追求欲望。
诗歌鉴赏
《玉楼春 移居三层楼上作》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起初,诗人描绘了惊风与高浪的场景,给人以壮阔的感觉,暗示着生活的波动与挑战。接着,远山的青影和海鸥的飞舞又带来一种淡淡的宁静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性观察。
诗中“愁蔽纱窗妨远瞩”一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与对远方美景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最终选择了“不辞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追求,更是对人生高度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风吹浪高于屋”:开篇即设置了一个动感十足的场景,惊风和高浪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与波折。
- “一发遥山青断续”:描绘远山的朦胧,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 “苍茫时见海鸥飞”:海鸥的出现增添了自然的生机,象征自由与希望。
- “宛转羞窥梁燕宿”:燕子羞怯的样子引发了对生活中柔情的一种感悟。
- “芭蕉渐渐舒浓绿”:芭蕉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愁蔽纱窗妨远瞩”:愁苦的情绪遮蔽了视野,暗示内心的困扰。
- “不辞更上一层楼”:表现了不怕困难、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 “秪为欲穷千里目”: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追求广阔视野的愿望,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惊风吹浪”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威力;“宛转羞窥”则赋予了燕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之美与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风: 代表外部环境的动荡。
- 青山: 象征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海鸥: 自由与希望的象征。
- 燕子: 表达柔情与家庭的温暖。
- 芭蕉: 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a) 海鸥、青山
b) 鱼、鸟
c) 花、树 -
“不辞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 a) 不在乎付出,追求更高的境界
b) 不想再爬楼
c) 更喜欢低处的景色 -
诗中“愁蔽纱窗妨远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 a) 海鸥、青山
- a) 不在乎付出,追求更高的境界
-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追求。
诗词对比:
比较汪东与李白的作品,汪东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更加豪放,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华诗词精华》
以上内容为《玉楼春 移居三层楼上作》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