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闺才调更清腴,笔法簪花妙不殊。冀北衡文宵漏永,轻寒半臂寄曾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闺房中展现出更加清丽的才情,写作的笔法如同簪花一般精妙而不逊色。冀北的夜晚,文人们的吟唱声在漫漫时光中回荡,而在轻寒的夜晚,似乎只剩下半边臂膀的温暖,寄托着那曾经的情感与思念。
注释:
- 中闺:指闺房,通常指女子的居所。
- 才调:才华和风采。
- 清腴:清丽而丰满,形容女子的才情与气质。
- 笔法:写作的技巧。
- 簪花:比喻写作技巧的精巧。
- 冀北:指河北地区。
- 衡文:指文人的诗文。
- 宵漏:夜晚的流逝,通常指时间的流逝。
- 轻寒:指夜晚的微寒。
- 寄曾无:寄托着曾经的情感或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翼朝(约1620-1690),清代诗人,字士明,号梅溪。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集、诗词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女子才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情感与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才情与气质,展现了诗人对女性智慧与艺术的赞美。开篇的“中闺才调更清腴”便直接引入了女子的形象,既强调了她的才情,又暗含了对其外貌的赞美。接下来的“笔法簪花妙不殊”则将女子的写作技巧比作簪花,形象生动,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能。
而“冀北衡文宵漏永”则描绘出一种文人雅集的情景,夜晚的吟唱声中,时间悄然流逝,增添了几分幽静与淡雅的气氛。最后一句“轻寒半臂寄曾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轻寒”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伤的情怀,似乎在怀念那段曾经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篇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女性才情的欣赏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闺才调更清腴:在女子的闺房中,她的才华与风采显得更加出众而丰盈。
- 笔法簪花妙不殊:她的写作技巧如同簪花般精致,毫不逊色于他人。
- 冀北衡文宵漏永:冀北地区的文人们在漫长的夜晚中吟唱着诗文。
- 轻寒半臂寄曾无:在微寒的夜晚,似乎只剩下半边臂膀的温暖,寄托着那曾经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写作技巧比作“簪花”,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轻寒”、“半臂”等意象,传达出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女性才情的赞美与对逝去时光的缅怀,展现了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闺:象征女性的内涵与才情。
- 轻寒:象征孤独与思念。
- 笔法:象征艺术与智慧。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情感与艺术氛围的画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中闺”指的是什么地方? a) 男子居所
b) 女子居所
c) 学校
d) 花园 -
诗人通过什么比喻来形容女子的写作技巧? a) 笔法如水
b) 笔法如风
c) 笔法如簪花
d) 笔法如山 -
“轻寒半臂寄曾无”中的“轻寒”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女子居所
- c) 笔法如簪花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夏翼朝的作品与李清照的诗词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共通之处,均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但风格上,夏翼朝更为清新,而李清照则更显细腻深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