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怀秀禅师》

时间: 2025-01-26 04:29:06

昔日沩山水牯牛,自从放去绝踪由。

今朝幸遇师登座,未审时人何处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日沩山水牯牛,自从放去绝踪由。今朝幸遇师登座,未审时人何处求。

白话文翻译:

从前在沩山的水边,有一头牯牛,自从放生后便再也没有踪迹。今天恰好遇见了禅师登上座位,不知道当今世人应该向哪里去追寻?

注释:

  • 沩山:指的是沩山,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 水牯牛:牯牛是未阉割的公牛,这里可能指其在水边的闲适状态。
  • 放去:放生,意指将动物放归自然。
  • 绝踪由:绝踪意味着失去踪迹,因而无从追寻。
  • :这里指禅师,代表了修行和智慧的象征。
  • 未审时人何处求:未审是“不知道”的意思,时人是指当代人,求是追寻的意思。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沩山和牯牛,可能与禅宗的放下和追求内心的宁静有关。放生的意象象征着对世俗的放弃,而禅师则是智慧的象征,提醒人们在追寻真理时,应放下对物质和名利的执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僧某,宋代僧人,具体生平不详,可能是隶属于某个寺庙的和尚,专注于禅修和诗歌创作。
  • 创作背景:该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佛教的关注和对禅宗思想的探索。作者通过对沩山牯牛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自然、佛教及内心寻求的主题。开篇提到的“沩山水牯牛”,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引发读者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放生后的牯牛象征着对物质世界的放弃与超脱,似乎在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的追求而非外在的繁华。接下来的“今朝幸遇师登座”则转折为对智慧的渴求,禅师的出现象征着一种启迪与引导,带给人们希望和方向。最后一句“未审时人何处求”则引发思考,表达了对当代人内心迷茫状态的深刻洞察,暗示了寻求真理的途径并不明确。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哲理性,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达了深邃的禅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日沩山水牯牛”:描述沩山的宁静与自然环境,牯牛代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 “自从放去绝踪由”:强调放生后的自由与失去联系,暗示放下的必要性。
    • “今朝幸遇师登座”:转折至当今,遇见智慧的象征,表示一种新的启示。
    • “未审时人何处求”:质疑当代人对真理的追寻,表达一种困惑。
  • 修辞手法

    • 比喻:牯牛象征着一种自然状态的理想,反映人们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人们在物质世界中迷失的状态,以及对智慧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沩山:象征着佛教的圣地与内心的归宿。
  • 牯牛:代表自由与放下,寓意着对世俗的超脱。
  • 禅师:智慧的象征,启示人们寻求真理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沩山”位于哪个省? A. 河南 B. 湖南 C. 安徽 D. 四川

  2. “牯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心灵的自由 C. 社会的繁华 D. 无法追寻的真理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当代人追求的明确指引 B. 对当代人内心迷茫的质疑 C. 对物质生活的向往 D. 对自然的无尽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题临安邱司徒小亭》 杜甫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内心的思考与追寻,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题临安邱司徒小亭》: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禅宗哲学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