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襄阳令于去非》

时间: 2025-04-27 06:04:51

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

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

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

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书寄襄阳令于去非 赵蕃 〔宋代〕

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 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 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 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

白话文翻译:

我多次来到丰城县,却总是找不到你。 听说你像凫鸟一样自由自在,已经不再使用牛刀(指不再处理琐碎事务)。 过去的许多事情留下了痕迹,边疆的官府简化了吏员的工作。 我无法与你一同探访古迹,但仍希望能见到你的诗才。

注释:

  • 丰城县:地名,今江西省丰城市。
  • 漾凫舄: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凫舄,指凫鸟的脚,比喻自由。
  • 牛刀:比喻处理琐碎事务的能力。
  • 边庭:边疆的官府。
  • 简吏曹:简化吏员的工作。
  • 莫由同古访:无法一同探访古迹。
  • 尚拟见诗豪:仍希望能见到你的诗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写给襄阳令于去非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多次前往丰城县寻找友人于去非未果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提到的“漾凫舄”和“用牛刀”都是比喻,前者形容于去非自由自在,后者则暗示他不再处理琐碎事务,而是专注于文学创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直接表达了诗人多次寻找友人未果的遗憾,而“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生活状态和才华。后两句“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赵蕃的诗歌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诗人多次前往丰城县寻找友人,但总是找不到。
  2. “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听说友人像凫鸟一样自由自在,已经不再使用牛刀(指不再处理琐碎事务)。
  3. “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过去的许多事情留下了痕迹,边疆的官府简化了吏员的工作。
  4. “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我无法与你一同探访古迹,但仍希望能见到你的诗才。

修辞手法:

  • 比喻:“漾凫舄”和“用牛刀”都是比喻,前者形容于去非自由自在,后者则暗示他不再处理琐碎事务,而是专注于文学创作。
  • 对仗:“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和“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人通过多次寻找友人未果的经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而通过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丰城县:地名,象征着诗人寻找友人的地方。
  • 漾凫舄:比喻自由自在,象征着友人的生活状态。
  • 牛刀:比喻处理琐碎事务的能力,象征着友人不再处理琐碎事务,而是专注于文学创作。
  • 边庭:边疆的官府,象征着友人的工作环境。
  • 诗豪:诗才出众的人,象征着友人的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漾凫舄”比喻什么? A. 自由自在 B. 忙碌工作 C. 处理琐碎事务 D. 探访古迹

  3. 诗中“用牛刀”比喻什么? A. 自由自在 B. 忙碌工作 C. 处理琐碎事务 D. 探访古迹

答案:

  1. B. 宋代
  2. A. 自由自在
  3. C. 处理琐碎事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诗作,如《寄于去非》、《寄襄阳杨侍郎》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主题。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主题。
  • 《宋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进一步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