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吹箫(七夕)》
时间: 2025-02-04 15:36: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吹箫(七夕)
作者: 曹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
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
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
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
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
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
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日,衣襟感到一丝凉意,院子里像是初秋的气息。
我望见鹊桥如银河般在天上架起,淡淡的绿雾渐渐散去。
我高兴地看到西南方的明月升起,帘子卷起,映照着玉宇和珠楼。
银色的河流在傍晚时分,想必是绛河,早已渡过了牛郎。
何妨在那浓烟深处,佳人们围坐在华丽的餐桌旁,尽情嬉戏。
难道不可以在傍晚时分竞相穿针,香气在空中游荡。
在另一处回廊的影子里,应该是钿合和钗股留下的空余。
早晨的江天,细细的雨水涌入潮头。
注释
- 烦暑: 指炎热的夏季。
- 乍凉院宇: 突然感到院子里一丝凉意。
- 梧桐: 梧桐树,象征秋天的来临。
- 鹊羽桥: 指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 绿雾: 形容夏末秋初的薄雾。
- 绛河: 指银河。
- 钿合钗股: 指古代女子的首饰,象征爱情的留存。
典故解析
- 牛郎织女: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传说牛郎与织女一年只能在七夕相会一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 鹊桥: 传说由喜鹊搭建的桥梁,使牛郎织女得以相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宸,号云泉,宋代词人,以词风清丽见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七夕之际,正值夏秋交替之时,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思念,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诗意。
诗歌鉴赏
《忆吹箫(七夕)》是曹勋在七夕时节所作,描绘了一个清新而又浪漫的秋日夜晚。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美好的期盼。开篇以“烦暑衣襟”引入,表现出夏日的余热尚存,而“乍凉院宇”则暗示着秋的来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描绘了鹊桥与银河的美丽景象,运用“绿雾初收”来形容夏末秋初的朦胧,显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间的情感交织。随着明月的升起,诗人的情感也愈发高涨,象征着牛郎织女的团聚。诗中反复出现的“佳丽”与“斗巧嬉游”描绘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展示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日子中的欢乐与期待。
最后几句中,诗人以“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作结,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与前面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正是这种情感的起伏让整首诗充满了深度与意境。曹勋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 炎热的夏天,突然感到一丝凉意,暗示季节的变迁。
- 梧桐吹下新秋: 梧桐树的叶子随风飘落,象征秋天的来临。
- 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 眺望鹊桥如银河般横跨,夏季的青雾逐渐散去。
- 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 看到西南的明月升起,帘子卷起,映照出瑰丽的景象。
- 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 傍晚的河流如银色,想必是银河,已渡过牛郎。
-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 不妨在烟雾缭绕中,佳人们围坐在华丽的餐桌旁,尽情嬉戏。
- 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 在傍晚时分竞相穿针,香气在空中飘荡。
- 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 在回廊的影子中,留有钿合和钗股的空余。
- 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清晨的江天,细雨飘落,潮水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 “鹊羽桥成上汉”将鹊桥比作银河,富有想象力。
- 拟人: “香霭飞浮”使香气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 “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七夕的美好场景,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充满了浪漫与柔情,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 象征秋天,暗示离别与思念。
- 鹊桥: 代表爱情的桥梁,连接着牛郎与织女。
- 明月: 象征团圆与思念。
- 翠烟: 形容秋日的美丽景色,舒缓而宁静。
- 香霭: 表达了节日的欢快与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此诗中的“鹊羽桥”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爱情
- C. 友谊
- D. 自由
-
填空题: 诗中提到“江天晓,萧萧雨入__”。
-
判断题: 诗中描写了牛郎织女的团聚场景。(对/错)
答案:
- B. 爱情
- 潮头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忆吹箫(七夕)》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月亮的赞美,前者侧重于节日的欢愉与爱情,后者则更显孤独与思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忆吹箫(七夕)》这首诗的意境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