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梁溪同孙柏堂》

时间: 2025-01-11 20:03:47

一棹轻飏接杳茫,此身深入碧云乡。

垂杨倒水浸春色,倦鸟背人飞夕阳。

有分青山容客住,不劳白发笑吾狂。

浮家亦足饶生计,蓑笠从君细较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舟梁溪同孙柏堂
作者: 马涧 〔清代〕

一棹轻飏接杳茫,
此身深入碧云乡。
垂杨倒水浸春色,
倦鸟背人飞夕阳。
有分青山容客住,
不劳白发笑吾狂。
浮家亦足饶生计,
蓑笠从君细较量。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轻轻划动,远方的景色逐渐模糊;
我乘舟深入了这碧绿的云乡。
垂柳倒映在水中,浸染了春天的色彩,
疲倦的鸟儿背对着人飞向夕阳。
青山与我有缘,可以让我在此栖息,
不必为白发而笑我痴狂。
就算漂泊在外也足以维持生计,
我愿意和你在蓑衣和斗笠下细细谈论。

注释:

字词注释:

  • : 船桨。
  • 轻飏: 轻轻地划动。
  • 杳茫: 形容远处的景色模糊。
  • 碧云乡: 指青翠的山水,宛如云雾的地方。
  • 垂杨: 垂下的柳树。
  • 浸春色: 浸入了春天的色彩。
  • 倦鸟: 疲倦的鸟。
  • 青山: 青翠的山岭。
  • 浮家: 漂泊的家。
  • 蓑笠: 雨具,蓑衣和斗笠。

典故解析:

  • 青山容客住: 诗人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涧,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诗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渴望归隐的心态,表达了在繁忙世俗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舟行水上、自然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一棹轻飏接杳茫,此身深入碧云乡”,以轻快的船行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垂杨与夕阳的交织,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愉悦。

“有分青山容客住,不劳白发笑吾狂”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的最后两句“浮家亦足饶生计,蓑笠从君细较量”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观,虽漂泊在外,但内心依然充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重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轻松的笔调,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闲适、豁达的生活理念,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棹轻飏接杳茫: 小船轻轻划动,远方的景色变得模糊,暗示着远行与探索的开始。
  • 此身深入碧云乡: 诗人乘船深入了如同碧绿云海般的乡村,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 垂杨倒水浸春色: 垂杨柳树倒映在水中,春色映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景画面。
  • 倦鸟背人飞夕阳: 疲倦的鸟儿在夕阳下飞离,象征着归去与自由,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有分青山容客住: 表达了自然的包容,诗人渴望在青山中找到栖息之地。
  • 不劳白发笑吾狂: 对于生活的态度是洒脱的,不在乎世俗的眼光。
  • 浮家亦足饶生计: 即使漂泊在外,也能维持生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自足感。
  • 蓑笠从君细较量: 与友人一起谈论生活的哲学,体现了对友情的珍重。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倦鸟背人飞夕阳”,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 “倦鸟背人”,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 “碧云乡”比喻自然的美好,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友人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舟: 象征自由与漂泊。
  • 碧云乡: 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 垂杨: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倦鸟: 象征疲惫与归属感。
  • 青山: 象征自然的庇护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倦鸟背人飞夕阳”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自由
    B. 疲惫
    C. 时间流逝
    D. 自然美

  2. “有分青山容客住”中“青山”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然的包容
    C. 财富
    D. 苦难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C. 对人生的悲观
    D. 对友谊的冷漠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体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结合。
  • 陶渊明《饮酒》: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马涧与王维: 两者都描绘自然,但马涧更倾向于表达自由与漂泊的心态,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
  • 马涧与陶渊明: 马涧的诗中有漂泊的生活,陶渊明则是对固定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在生活态度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世界: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