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幸 春明寄忆》
时间: 2025-01-11 16:0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粉城春市。系马惯谁家荡子。别袖意菱花偷见,蓦地锦帘千里。照小窗双蒂银蟾,深怜密唤曾如此。有腻玉轻钩,翠云浓绕,芳梦黏人难起。数不尽同心咒。休算作冶游驱使。怕金铃声瘦,青骢天远,倚楼肠断斜阳里。晚香横儿。对真真暗嘱情场,不负鸾钗紫。鸳裯凤绶,端值龙沙一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粉色城镇热闹非凡,系马的地方是谁家的游子呢?在别袖里偷偷见到荷花,突然间看到远方的锦帘。透过小窗照见双双的白蟾,深深怜惜,轻声呼唤曾经如此美好。那轻盈的玉钩,浓密的翠云围绕着,梦中的芬芳让人难以醒来。数不尽的同心咒语,不要将其视为游乐的驱使。惧怕那金铃声的瘦弱,青色骢马远逝,倚楼时肠断于斜阳之下。晚香横溢,面对真实的情感暗暗嘱托情场,不辜负那鸾钗紫色的约定。鸳鸯的绣带,正值龙沙之死。
注释
- 粉城春市:形容春天的城市,繁华热闹。
- 荡子:游子、年轻的男子,多指游荡在外的青年。
- 别袖:指别离的衣袖,表达思念之情。
- 菱花:荷花的一种,象征清纯美好。
- 锦帘千里:比喻远方的美好事物。
- 双蒂银蟾:形容窗外的月亮,月亮像双重的白蟾蜍。
- 腻玉轻钩:比喻女子的美丽,轻柔而细腻。
- 同心咒:表达两人心意相通的情感。
- 金铃声瘦:比喻乐声凋零,暗示忧伤。
- 鸳裯凤绶:鸳鸯和凤的饰带,象征爱情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公元1570年-1648年),明代诗人,字惟忠,号松溪,晚号白山,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薄幸 春明寄忆》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深沉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薄幸 春明寄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作,展现了龚鼎孳对春天的美好描绘与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粉城春市”引入,立即勾勒出一幅热闹的春日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繁华之中。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对游子的思念,通过“别袖意菱花偷见”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
语言上,诗人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照小窗双蒂银蟾”,赋予了月亮以情感,使其成为情感寄托的象征。诗中对“腻玉轻钩”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女子的美丽,也传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而“数不尽同心咒”则揭示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尽管身处异地,心却紧紧相连。
通过“怕金铃声瘦,青骢天远”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忧虑与惆怅。即使在美丽的春天,心中也难免感受到孤独和距离的痛苦。结尾部分的“鸳裯凤绶,端值龙沙一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了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这首诗在展现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思索与珍视,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城春市:描绘春天的城市,生机勃勃。
- 系马惯谁家荡子:表达对游子的思念与好奇。
- 别袖意菱花偷见:借菱花表达思念之情。
- 蓦地锦帘千里:突显远方的美好与思念的距离感。
- 照小窗双蒂银蟾:将月亮拟人化,体现情感寄托。
- 深怜密唤曾如此: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 有腻玉轻钩,翠云浓绕:形容女子的美丽与梦境。
- 芳梦黏人难起:梦境美好,却难以醒来。
- 数不尽同心咒:强调两人心意相通。
- 休算作冶游驱使:不应将爱情视为玩乐。
- 怕金铃声瘦:对乐声的忧虑,暗示内心的孤独。
- 青骢天远,倚楼肠断斜阳里:表达对爱人远离的痛苦。
- 晚香横儿:晚香花的芬芳,暗示情感的延续。
- 对真真暗嘱情场:对爱情的隐秘承诺。
- 不负鸾钗紫:不辜负美好的爱情。
- 鸳裯凤绶,端值龙沙一死:暗示爱情的坚定与牺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照小窗双蒂银蟾”,将月亮比作银蟾,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增强情感的代入感。
- 对仗:如“鸳裯凤绶”,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对爱情的思念,表现了对远方爱人的执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市:象征生命与希望的复苏。
- 荡子:代表游子,象征离别与思念。
- 菱花:象征纯洁美好,暗示爱情的美好。
- 银蟾:月亮的象征,寄托思念情感。
- 腻玉: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粉城春市”所描绘的场景是?
- A. 夏天的城市
- B. 冬天的市场
- C. 春天的繁华
- D. 秋天的田野
-
“别袖意菱花偷见”中的“菱花”象征着什么?
- A. 思念
- B. 友情
- C. 伤痛
- D. 欢乐
-
诗中表达对爱情的态度是?
- A. 怨恨
- B. 忧虑与珍视
- C. 漫不经心
- D. 绝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龚鼎孳《薄幸 春明寄忆》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思念的深情,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是对乡愁的感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情感的不同角度与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精华选》
- 《明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代诗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