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司卒至富池》

时间: 2025-01-11 01:52:54

疲兵喜离九江城,且报新篁长数茎。

未问主人先问竹,要分吟屋听秋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分司卒至富池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疲兵喜离九江城,
且报新篁长数茎。
未问主人先问竹,
要分吟屋听秋声。

白话文翻译:

疲惫的士兵高兴地离开九江城,
顺便告知新长出的竹子几根。
未曾询问主人先询问竹子,
要在吟唱的屋子里听听秋天的声音。

注释:

  • 疲兵:疲惫的士兵。
  • 九江城:指江西省的九江,地理位置重要。
  • 且报:顺便告诉、报告的意思。
  • 新篁:新长出的竹子。
  • 未问主人:还没问主人。
  • 分吟屋:分开吟唱的房间。
  • 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指秋风、秋雨或自然界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灵活,常常被文人所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精通诗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士兵离开战场后,表达了士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疲惫之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在离开战场后的愉悦心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的前两句,士兵的疲惫与离城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竹子作为诗中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士兵未问主人而首先询问竹子,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听取秋天的声音,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友情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疲兵喜离九江城:士兵们疲惫但心情愉悦地离开了九江城,暗示对战争结束后的渴望。
    • 且报新篁长数茎:顺便告诉别人,竹子又新长了几根,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未问主人先问竹:士兵未先问主人,而是关注竹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要分吟屋听秋声:希望能在吟唱的房间里听听秋天的声音,表达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竹子拟人化,表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士兵:象征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疲兵”指的是: A. 疲惫的士兵
    B. 快乐的士兵
    C. 年轻的士兵

  2. 诗中提到的“新篁”指的是: A. 新长的竹子
    B. 新长的树木
    C. 新长的花草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竹子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董嗣杲《分司卒至富池》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忧虑,而董嗣杲则强调个人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宋诗三百首》
  • 研究诗人董嗣杲的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