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镜》

时间: 2025-02-04 15:39:09

谁把云中月取来。

置向小妆台。

等闲正好,银钩高卷,红幔轻开。

晓时准料双眉画,相照又低回。

我心似尔,明真如水,清得无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把云中月取来。置向小妆台。等闲正好,银钩高卷,红幔轻开。晓时准料双眉画,相照又低回。我心似尔,明真如水,清得无埃。

白话文翻译:

是谁把天上的月亮取下来,放在小妆台上?这正好适合,银钩般的月亮高高挂起,轻轻拉开红色的帷幕。清晨时分,想必是要描画眉妆了,眉目相映,轻轻低回。我心如你,明亮如水,纯净得没有一丝尘埃。

注释:

  • 云中月:比喻月亮在云间,象征美丽而难以捉摸的事物。
  • 小妆台:指女子化妆的台子,象征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
  • 银钩高卷:形容月亮如钩般高悬,形态优美。
  • 红幔轻开:形容轻柔的红色帷幕被轻轻拉开,代表着晨曦的到来。
  • 双眉画:指画眉,形容女性的妆容。
  • 明真如水:比喻心中情感的明澈与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淑,清代女诗人,擅长词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爱情和生活情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眼儿媚 镜》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女性的地位逐渐上升,诗人在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性内心世界的柔美与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眼儿媚 镜》以清晨的场景为背景,透过对月亮和妆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诗中“谁把云中月取来”开篇即引人入胜,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思考。接下来的描写中,银钩般的月亮与轻开红幔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梦幻的氛围,仿佛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妆台,唤醒了沉睡的美丽。

此外,诗中“我心似尔,明真如水,清得无埃”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与透明。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不仅展现了自身的情感世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把云中月取来:提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暗示月亮的美好与神秘。
  2. 置向小妆台:将月亮放置于妆台,强调了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3. 等闲正好,银钩高卷,红幔轻开:描述了月亮的高挂和晨曦的轻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 晓时准料双眉画,相照又低回:在清晨时分,描绘出女性在妆容上的精致与细腻。
  5. 我心似尔,明真如水,清得无埃:表达了内心情感的纯净与透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我心似尔,明真如水”,通过比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月亮和妆台拟人化,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对仗:如“银钩高卷,红幔轻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美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体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柔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中月:象征着美好而难以捉摸的事物。
  • 小妆台:代表女性的细腻与生活的美好。
  • 银钩:比喻月亮的形态,寓意优雅与纯净。
  • 红幔:象征着温暖与梦幻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中月”比喻的是? A. 月亮的美丽
    B. 难以捉摸的事物
    C. 女性的柔美
    D. 清晨的光辉

  2. “我心似尔,明真如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复杂
    B. 纯净
    C. 忧伤
    D. 激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李清照 vs. 陶淑: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而陶淑则更强调女性的细腻与生活的美好,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