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西风归燕几经秋》

时间: 2025-02-04 16:11:51

西风归燕几经秋。

人老水边楼。

一灯孤枕,满襟清血,花也含愁。

前堂歌吹新声有,争似去来休。

长河若解,将姝遗恨,与泪俱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西风归燕几经秋
作者: 王恽 〔元代〕
西风归燕几经秋。人老水边楼。一灯孤枕,满襟清血,花也含愁。前堂歌吹新声有,争似去来休。长河若解,将姝遗恨,与泪俱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西风吹来,燕子已经归来,秋天已过好几次。人渐渐衰老,独坐在水边的楼阁中。夜里只有一盏孤灯和孤枕相伴,满怀愁苦,连花也似乎带着忧伤。前堂中有新歌新声,然而与其说是欢聚,不如说是离愁别绪。长河如果能理解,便能将遗憾和眼泪一同流走。

注释

  • 西风:秋风,代表着季节的变迁,暗示时间的流逝。
  • 归燕:燕子代表春天的到来,归燕象征着离别与重聚。
  • 水边楼:指作者所处的环境,水边的楼阁,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一灯孤枕:形容夜晚的孤独,只有一盏灯和孤枕相伴。
  • 清血:比喻心中充满悲伤与愁苦。
  • 长河:比喻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无法挽回的过去。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燕子常常被用作春天和爱的象征,而长河则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无尽流逝。此处运用这些意象,展示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思绪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词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王恽晚年,正值人生的反思阶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借助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往事的追忆。开头的“西风归燕几经秋”以季节的变化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是时间的无情流逝。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读者带入了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一灯孤枕”极富画面感,突显了夜晚的寂寞与心灵的愁苦。

“前堂歌吹新声有,争似去来休”则表现了作者对欢聚的反思,面对新歌的热闹,内心却充满了对过去的眷恋与对现状的无奈。结尾的“长河若解,将姝遗恨,与泪俱流”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长河象征着岁月的无情,遗恨与泪水则是对过往无法释怀的情感。整首词在音乐性与意象上都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王恽深邃的情感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归燕几经秋:描绘了秋天的到来,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人老水边楼: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衰老,水边楼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 一灯孤枕,满襟清血,花也含愁:孤灯与孤枕象征着夜晚的孤独,满襟清血暗示着心中满是伤感,花的愁苦则寓意着内心的忧伤。
  • 前堂歌吹新声有,争似去来休:对比欢声笑语与内心的孤寂,显示出一种矛盾与无奈。
  • 长河若解,将姝遗恨,与泪俱流:长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遗恨与泪水则是对过往的无尽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河”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长河”拟人化,赋予其理解情感的能力。
  • 对仗:词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孤独的夜晚与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时间的变化。
  • 归燕:代表重聚与离别,寄托了对往事的怀念。
  • 孤灯孤枕:象征夜晚的孤独与心灵的孤寂。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法挽回的过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风归燕几经秋”中的“秋”代表什么? A. 春天
    B. 冬天
    C. 秋天
    D. 夏天

  2. 诗中“长河若解”中的“长河”象征什么? A. 河流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
    D. 爱情

  3. 诗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孤独感,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则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