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深闺小院日初长》
时间: 2025-02-04 16:3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闺小院日初长。
娇女绮罗裳。
不做东君造化,
金针刺绣群芳样。
斜枝嫩叶包开蕊,
唯只欠馨香。
曾向园林深处,
引教蝶乱蜂狂。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小院中,阳光刚刚升起。
娇美的女子穿着华丽的衣裳。
她不仿效春天的造化,
用金针绣出花朵的形状。
斜斜的树枝和嫩叶包裹着花蕊,
唯独缺少了那芬芳的气息。
曾经在园林的深处,
引得蝴蝶蜂蜜纷飞。
注释:
- 深闺:指幽静的内室,通常指女子的闺房。
- 娇女:指美丽的女子。
- 东君:春天的象征,指东风或春天的神祇。
- 造化:自然的创造或造物。
- 金针:形容用金丝线刺绣。
- 馨香:芳香,通常指花香。
- 园林深处:指花园深处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不详,属于宋代的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词作品丰富多样,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女子生活的小环境中,可能反映了当时女子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美的向往。社会上对女性的期待和生活状态也在诗中有所体现。
诗歌鉴赏:
《眼儿媚·深闺小院日初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庭院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女性的柔美。诗的开头“深闺小院日初长”将我们带入一个温暖的早晨,阳光透入女子的闺房,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紧接着,娇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华丽的衣裳象征着她的美丽与娇羞,仿佛在展现着一种柔弱而又优雅的气质。
诗中通过“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群芳样”的句子,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人造艺术的思考。女子不愿仅仅模仿自然的美,而是希望创造出独特的美,展现出一种独立的精神。接着,诗人用“斜枝嫩叶包开蕊”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然而“唯只欠馨香”又使得画面显得略微遗憾,似乎缺失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精髓——香气,象征着内心的灵动与情感的深邃。
最后的“曾向园林深处,引教蝶乱蜂狂”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出花卉的吸引力,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女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深闺小院日初长:描绘出一个早晨的幽静环境。
- 娇女绮罗裳:引出女子形象,展示她的美丽。
- 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群芳样:表达对自然创造的思考。
- 斜枝嫩叶包开蕊:描写生机蓬勃的春天。
- 唯只欠馨香:反映出一种缺憾。
- 曾向园林深处,引教蝶乱蜂狂:生动展现自然的生动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春天的花朵,通过环境与人物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它们生命与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意象分析:
- 深闺:象征女性的柔美与隐秘。
- 娇女:代表青春与美丽。
- 青枝嫩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馨香:象征情感的深邃与内心的渴望。
- 蝶与蜂:象征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东君”指代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唯只欠馨香”中“馨香”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香气
C. 声音
D. 形状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喧闹的城市
B. 安静的小院
C. 热闹的集市
D. 苍凉的荒野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均描绘了女性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受,但《眼儿媚》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而《如梦令》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往昔回忆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